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师大召开 聚焦AI与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创新
时间:2025-09-22 20:50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GSE2025)于8月2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的平行主题“数字化开辟区校教育发展新赛道”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教育从业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AI)及数字化转型在推动教育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会议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主办,而一起教育科技则给予了协助支持。
在大会上,来自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AI技术推动区域和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会议中,一项名为“17同学”的AI教育系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该系统基于大模型架构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对真实教学数据的深入分析,构建了覆盖作业、课堂、教研、评价等多个环节的全面教育解决方案。这一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产品在多种教学场景中的智能升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刘畅以《AI赋能,推进区校数字化转型进行到底》为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重塑区域与学校教育生态方面的积极作用。他指出,自2022年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纲要发布以来,我国教育系统在作业、课堂、考试及管理等多个领域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进程,这为未来2025年深化AI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畅进一步强调了上海闵行区的成功案例,该区被视为全国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全学科、全学段常态化的数字应用,覆盖了超过12万师生。
在闵行区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据沉淀成为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依托持续的数字化积累,闵行区实现了AI自动批改、错题归类及学情溯源等功能,显著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民办复读学校的明达学校也积极运用数字化与AI技术,抓取“共性问题讲解率”和“个性问题订正率”这两个核心指标,以此加强管理与教学的结合,充分证明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重构传统的课堂与作业模式。智慧课堂通过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能够智能生成教学素材,实现人机协同共创的教学新模式。基于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AI技术还可以对教学决策实现量化与可追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刘畅在报告中特别强调,虽然AI技术愈发成熟,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据获取仍然是面临的首要挑战,其难度远超后期AI应用的开发。因此,如何有效采集和利用数据,将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会议中,一起教育科技展示了一系列创新的工具与方法,例如“智慧笔”,能够采集作业数据,并准确识别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作业时长及参与度等,通过这些数据,为教师与家长提供了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见解。智能作文批改工具的引入,不仅显著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还能够在评语中融入情感激励与价值观引导。
在会上,针对推动学校零门槛拥抱AI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主办方发布了《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暨人工智能赋能“百区千校万师”公益计划》。这一计划以AI技术为支撑,以公益为路径,为区域和学校提供硬件、软件、内容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旨在降低智能化转型门槛,实现AI与教学、管理、评价等核心场景的深度融合,为广大教师提供系统化的赋能支持。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AI技术正以其强大的应用潜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期待更多学校能够借助这一波技术浪潮,拥抱教育创新的机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