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赋能工业发展 中南大学博士生徐子健成功搭建实验室与企业的桥梁
时间:2025-08-19 13:50
小编:小世评选
在当今智能化的浪潮中,工业发展亟需创新与突破。2025级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徐子健,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与坚定的信念,为智能化赋能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作为长沙湘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与法人代表,徐子健正在积极推动实验室与国内大型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打破传统科研与工业应用之间的壁垒。
徐子健的企业成立仅仅三个月,就成功研发出多项核心技术产品,这些成果已顺利在中石化、中海油、湖南创研智能装备等知名企业实现落地。这些技术的应用,让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感知、智能评估与精准预测变得高效而便捷,真正实现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人工智能的助力,徐子健和他的团队将工业制造打造成一个“聪明”的过程,极大提高了产能和效率。
“我们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论文上,更注重解决实际的工业问题。”徐子健坚定地表示。在他的视野中,工业智能化的核心逻辑在于精准对接现场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实现落地应用。2024年9月,徐子健带领他的团队,面对加氢裂化过程中的复杂挑战,决定早早在中海油惠州石化炼油厂驻点,深入一线,与工人和工程师们生活、工作为伴,直面实际问题。
在工厂工作6周的时间里,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成功挖掘出生产中缺失的非结构化数据,形成了产品质量、运行状态等数据的在线获取及智能预测能力。这一过程不仅有效缓解了生产信息不完备的问题,也为项目的成功落地铺平了道路。徐子健强调,“学术研究不能脱离实践,工业智能化系统必须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这也是他们每一次深入企业一线的重要原因。
凭借着扎实的研究成果与创新应用,徐子健的团队相继获得了2025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湖南省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十强项目奖、2024年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徐子健表示,令他感到最为自豪的并不是这些荣誉,而是自己和团队的技术在实际工业现场的落地生根,以及工程师们对其成果的认可。这些才是真正让他感受到成就感的时刻。
徐子健深知,“一个人走得再快,也不如一群人走得更远。”他认为,创业的道路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合力而为。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意、扎实的技术以及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力。他的创业旅程得以顺利展开,离不开师长的支持、科研的助力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中南大学的科研支持下,徐子健的团队获得了充足的智力支持、设备及场地保障,尤其是在导师袁小锋教授的指导下,他们的技术路线得以明确,科研方法不断优化。
中南大学模糊图像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的技术积累也为团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多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袁教授不仅注重理论上的指导,更在于实际项目中亲力亲为,帮助团队逐步解决各种技术难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徐子健的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湖南省的支持下,徐子健和他的团队顺利入驻长沙高新区创业基地。这里优越的政策扶持和创业环境,为他们的早期发展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团队在这个“小微企业共生圈”中,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逐渐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资源共享、互相扶持的良好局面。
未来,徐子健计划继续拓展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他坚信,人工智能不仅能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也能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踏着时代的步伐,徐子健与他的团队,正朝着实现“让智能化技术普及到每一个行业”的目标继续前行。在他看来,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