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委员提出多项建设性
时间:2025-01-16 15:40
小编:小世评选
在1月16日上午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来自不同行业的20名政协委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农文旅深度融合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发言。在众多议题中,人工智能在助力新型工业化中的应用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
作为省政协委员、超级机器人研究院(黄埔)执行院长和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的俞祝良,代表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在迅速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已然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从广东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其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23年,广东省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1800亿元,占全国产业比重超过三成,拥有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接近49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更是达到了334家,这些数据均位列全国第一。
虽然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赋能效果已初步显现,但俞祝良也强调,当前仍然存在多方面的薄弱环节。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广东制造强省的优势,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塑造新的发展动能和优势,俞祝良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
他提出应针对广东省内八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具体需求,在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多个环节推广人工智能的应用。他强调需重点研发边缘计算和终端侧的技术与设备,并构建供需对接,以降低企业的转型成本。培育专业的服务商,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俞祝良建议依托省内的重点实验室,协同港澳地区的资源,集体攻关高端芯片和算法架构等核心技术。共同建立概念验证,以更快地推动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提到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通用大模型的研发,并积极推动针对垂直细分领域的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创新应用,以提升整体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同时,鼓励科研工作向云边端结合模式发展,并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俞祝良强调了强化数据要素供给的重要性。他指出,广东省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加强数据的开放和协调,切实完善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以推动数据的融通共享,建设所谓的“数据特区”。提升算力资源的供给也至关重要,他建议构建算力的调度,探索共享机制和付费方案,并推动区域数据中心与实际需求的对接,逐步布局基础设施,推进国产化的算力生态建设,确保算力资源实现自主可控。
此次全体会议的开展,为广大委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除了委员们还积极探讨了科技创新在不同领域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在新兴产业中挖掘和培养人才,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来袭,如何把握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关键任务。此次省政协会议为广东省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有力的建议和思路,委员们的建言不仅展现了他们对智能制造的深刻理解,也为广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践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在此背景下,通过政协委员们的智慧和努力,相信广东省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引领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甚至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