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揭示中美AI竞争加剧 或引发冲突风险
时间:2025-10-24 08:50
小编:星品数码网
最近,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发布了一篇引发广泛关注的文章,提及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这不仅关乎技术进步,也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地缘政治冲突。当美国意识到在这一决定未来国运的关键竞争领域可能落后于中国时,极端手段的风险,如对中国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便变得不容忽视。

AI大会战:从技术博弈升至国运较量
作为未来科技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实验室内的科研产物,而是全球范围内正在推进的产业变革。仅在2024年,OpenAI的GPT-4o和Google的Gemini等新技术的推出,迅速推动了全球的技术进步和投资潮。中国的AI发展同样迅猛,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相继推出的产品也在快速迭代。那些人们曾视为遥不可及的技术,已成为日常消费品,竞争的白热化程度难以描绘。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利益与产业话语权的争夺愈发明显。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到2040年,AI将提升全球贸易额近40%。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技术、经济的角逐,更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地位的较量。
中国崛起的“原罪”与美方的忧虑
美国之所以对中国的AI发展抱有深深的戒备,部分源于对中国在科技领域迅速崛起的“原罪”理论。某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尤其触动了美国长期以来所维护的全球霸权地位。因此,中国在AI领域的每一次成功都可能被解读为对美方的直接威胁。
中国的AI发展战略一向明确,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预示着中国希望在2030年前实现AI技术、应用与理论的总体领先。最近,中国国务院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划,设定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力求在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建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抵御潜在冲突的军事准备
中美之间的战略焦虑并未停留于理论层面。五角大楼的军事预算报告显示,美国已投资超过108亿美元于“SHOTCALLER”秘密计划,旨在开发新型武器以对抗中国。该计划意在构建一条无缝的“杀伤链”,整合远程火力和多军种的联合行动,为未来的冲突做好准备。如此看似平静的战略布局背后,其实潜藏着一场可能随时爆发的技术与军事角力。
零和博弈 vs. 智能马拉松
在中美AI竞争中,两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些美国官员,尤其是白宫的AI负责人,公开警告中国在AI竞争中取胜的可能性。这种观点充满了零和博弈的色彩,认为一方的成功必然是另一方的失败。许多中国企业家对此的看法却截然不同,阿里巴巴的蔡崇信便提到,AI竞赛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谁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用技术,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中国在企业实践中迅速应用AI技术,其在业务中应用AI的比例已从去年的8%上涨至近50%。同时,中国以开放的态度推动开源技术的应用,使技术更容易进入大众生活。这一策略使得中国在AI应用上不断领先,大大降低了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形成了难以打破的“生态锁定”。
未来的破局:合作还是冲突?
在这场充满竞争、挑战与未知的未来博弈中,AI竞赛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是武器化的技术突破,还是对全人类有益的普惠应用?中美双方在这一领域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岁月的国际局势。
在推动技术进步与探索合作路径的过程中,合作与对抗的天平将如何倾斜,始终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未来甚至可能不再是单一的胜负,而是在健康的竞争中寻求共赢。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在技术创新领域的较量,不仅关乎双方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全球科技的未来走向与秩序重建。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开放、共享的AI技术未来,在这样的未来中,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能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自我完善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