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北京中小学将于2025年秋季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

北京中小学将于2025年秋季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

时间:2025-10-03 01:00

小编:小世评选

根据最新消息,北京市将在2025年秋季学期全面推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覆盖全市1400余所中小学,涉及183万名中小学生。这一重大举措是北京市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背景与指导文件

本次课程的全面推广是基于两份核心文件的支持。是《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于今年3月发布,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方向和框架。其次是6月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为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具体标准。这两个文件的出台表明,北京市教育部门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其长远发展的决心。

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

为了确保人工智能课程的有效落地,北京市教育部门形成了“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的实施路径。从课程资源来看,8月22日首次推出的160套市级课程资源涵盖全学段,利用“视频+工具+任务单”的教学模式,满足了教师授课、备课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在课程结构方面不同学段的学生均有针对性的设计。对于小学阶段,课程更偏向于“体验式”学习,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生活化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则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技能;而在高中阶段,则注重综合性实践,着力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算法应用以及跨学科的创新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课程亦强调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向善”的价值观。

借助多元化评价体系推进教育改革

课程评价方面,北京市采取了“学段差异化、方法多元化、主体协同化”的模式。小学阶段的评估主要关注基础认知,初中则重视问题解决能力,而高中注重综合实践创新。为了提升评价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评价体系融合了定量与定性,过程性与性评价,形成了多方位支持的协同化评价机制。这种评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励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

专业与师资力量

为使人工智能教育在各区和学校全面推行,北京市教育局近期成立了“AI教育讲师团”,负责深入各个区和学校开展巡回讲座,通过解答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堵点难点”,为课程的推广提供专业支持。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也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55名教育界专家担任,进一步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今年7月,北京市还推出了“百千种子计划”暑期实训,首批了130余名骨干教师,以确保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这些“领头雁”教师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更多教师参与到人工智能教育中来。

展望未来的教育新图景

展望未来,北京市还计划持续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反馈对课程进行迭代更新。通过开展应用示范校评选和推广优秀案例,形成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教育部门将深化“京娃”系列智能体的研发,进一步拓展“AI+教育”的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北京市中小学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通过这样的教育改革,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知识背景和实践能力,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时代的科技人才。这不仅是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教育改革经验。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