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GDP或将突破5万亿,成为全国第二个“万亿城市
时间:2025-09-24 12:0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期,一场主题发布会引起了众多经济学者和媒体的关注,会上透露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数据:到“十四五”收官之际,即2025年末,北京的GDP可能突破5万亿大关。这一消息不仅意味着北京将成为全国第二个“万亿城市”,还标志着其与深圳、广州等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望进一步扩大。
纵观国际经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GDP超过5万亿(约7000亿美元)的仅有20多个。这样的数据,显示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可以与一些国家相提并论,绝非小事。例如,超过5万亿的城市数量不仅少于国内的样本,也远低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水平。以中国为例,GDP超过5万亿的省级地区仅有11个,而京沪的GDP总和已经超越了接近三分之二的省份。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我国内地当前已有27个万亿GDP城市,预计在未来几年该名单将扩大至30个。虽然万亿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体量却存在显著的差别。北京和上海作为万亿俱乐部的领军者,其GDP叠加已达到5万亿,而深圳和广州则仍维持在4万亿的规模。另一批城市如苏州、成都市、杭州、武汉等,虽已迈入万亿俱乐部,但与顶尖城市之间的差距明显。
回顾过去的20年,北京和上海的GDP一直稳居全国前列,二者对于广州和深圳的领先并不算遥不可及,但最近几年这一状况却有所改变。从数据显示,广州GDP曾经接近北京的80%、上海的70%,而深圳则不断追赶。数据的变化主要受益于国家经济普查制度的调整,特别是在2018年和2023年两次经济普查中,京沪由于各自产业结构的优势,获得了巨大的GDP提升。
这两轮经济普查带来的统计变化,使得京沪城市在GDP方面实现了一次性的增量,而广深的提升幅度相对较小。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北京和上海在研发投入、数字经济以及新兴产业发展上的强劲表现。例如,两轮普查将自有住房作为GDP中的“虚拟租金”计入,且数字经济数据的加持使其GDP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尽管广深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京沪之间的差距,但它们的短期内追赶目标依然艰巨。广深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城市等级和角色身份上,也与各自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作为直辖市,北京和上海享有更高的行政地位和金融资源配置优势,而广州和深圳的副省级身份,使得它们在国家政策和资源配置上难以与京沪相提并论。
但这并非意味着广深没有机会。实际上,深圳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深圳已崛起为全国最大的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而广州则在汽车、电子、石化等传统行业中积极寻求转型与升级,努力追赶京沪的步伐。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国家竞争的背景下,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正在形成产业变革的趋势,广州和深圳必须把握这一发展的机遇,以创新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些新兴产业不仅能够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也将有助于缩小与京沪之间的差距。
北京即将成为第二个5万亿城市,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其独特的产业优势、政策支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广深在追赶京沪的路上,虽面临许多挑战,但同样具备了诸多机会。在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面前,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影响城市的竞争格局。广深能否迎头赶上京沪,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