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在北京举办AI体验工作坊 加深友谊与技术理解
时间:2025-07-29 06:1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7月中旬,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吸引了来自两国的140余名青少年参与。这场为期7天的交流活动,旨在通过互动体验与学习,促进中美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和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理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AI工作坊于7月15日在猿编程总部举行,学生们通过项目制学习,深入探讨了AI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活动的组织者,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理事庄棨宁对此次活动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AI作为一个全球性议题,未来中美青少年将在技术的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强调:“我们希望青少年从第一天就能够树立跨国协作的意识,以减少技术误解,并共同创造价值。”
猿编程的创始人、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的名誉专家李翊也表示,此次AI工作坊为中美青少年搭建了一个独特的交流。在目前AI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种跨文化的科技互动,对学生的视野拓展及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这样的体验不仅能促进科技交流,还能够为参与者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坊中,中美学生们以“海内交知己,科技无国界”为宗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并应用AI知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们,运用同样的工具,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成功完成了多个项目。从灵感的碰撞到创意的实现,学生们通过AI技术共同创造出作品,真正实现了“用AI做作品,用作品交朋友”的理念。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而充满创造力。一位参与的学生分享道:“我们小组里的成员各有所长,有人擅长构思情节,有人精通技术参数,最终我们合作完成的项目‘AI神龙’远超我们初期的想象。”在活动中,讲师以生动的方式向孩子们解析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原理,帮助他们理解AI技术的运作。
在项目创作中,学生们巧妙地将东方神话与现代科技结合,选用“哪吒”、“悟空”等中国经典角色作为创意起点,并配合科幻元素如星际探险与智能机器人,运用AI大模型工具,制作出富有创意的短视频作品。从角色设定、场景构建,到故事编排和动画生成,科技的力量使得古老的神话焕发出新的生命,以动态数字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
李翊在活动中强调,编程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对于青少年学习编程并非单纯地为了成为程序员,而是通过编程锻炼思维、提升认知。他指出,编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底层认知能力、复合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而这正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将对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工作坊中,李翊提出的“4C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实践。这个体系包括认知(Cognition)、复合思维(Complex thinking)、跨学科能力(Cross-discipline)、自我效能(Confidence),旨在从各个层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李翊表示,“4C体系无处不在,从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中渗透出来,使学生能够在AI时代不仅学会使用工具,更培养出适应未来的核心能力。”
对有志于进入AI领域的青少年,李翊寄予厚望。他建议学生们未来应该多关注学科间的融合,认识到AI技术将与医学、脑科学、心理学、农业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因此开阔眼界、获取丰富的知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一张合影定格了这场以AI为纽带、以友谊为终点的工作坊。每位参与者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面向未来的种子,期待他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成为推动技术进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