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科与AI融合研究取得创新突破
时间:2025-07-28 05:15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3年7月28日成功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分论坛上,来自各方的学者、研究者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一致表示这一领域已取得众多创新突破。论坛聚焦如何引导人工智能向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人机共融与价值对齐等重要课题,成为了与会者热烈讨论的焦点。
本次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馆的前沿展示区展开,展示了百余项社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这些创新研究成果不仅反映了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探索进展,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中应用的巨大潜力。
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以缅北民族武装冲突为案例,采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入分析了地缘环境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如何影响区域内的冲突与治理。这项研究的前沿应用价值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也为实践中的冲突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志丁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探照灯,帮助学者们照亮并深入研究那些长期被忽视的盲区。他强调,只有通过将AI的精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相结合,人类才能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找到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也在此次论坛中展示了其在数智文化大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校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院长解学芳指出,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室,利用专家数字人进行人机对话,研究团队成功将人文思想与理念注入冷冰冰的机器,让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冷酷的数据处理者,而更像一个有温度、有灵魂的存在。解学芳认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因此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人文与技术同行,以此提升人类的文化创新能力。
专家们在论坛中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各类社会科学领域的垂直大模型也应运而生,这些发展路径将为推动科技进步赋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同时,社会科学的创新突破则会为人工智能的道德与伦理规范、国际治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引,帮助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指出,AI技术发展虽然迅速,但我们并不应该担心其越来越模拟人类,而是更需警惕人类在互动中逐渐变得机械化。因此,必须在这一过程中为人工智能注入人类的价值观,使其成为人类全面福祉的服务者,促进人与AI之间积极互动,从而倡导科技向善的社会化发展。
在论坛上,《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十大议题》的发布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些议题旨在通过双向赋能与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使决策过程更加科学,治理方式更加精准。在会上,上海社科中心党总支书记徐婷婷表示,希望这十大议题能够有效反映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收获,同时激发社会的持续关注,以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朝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分论坛为社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各方参与者通过积极探讨,共同搭建起学术研究的桥梁,形成了一个跨界合作的学术共同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将人文理念融入人工智能的设计与应用中,以及如何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人类价值的立足,将是我们必须持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