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助力数字经济腾飞,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5-07-12 09:45
小编:小世评选
在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数百台计算机机柜日夜运转,伴随着规律的嗡鸣声,大量数据在这里流转与计算。这些数据不仅是信息的集合,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智能力量。随着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深度融合,天津这座渤海之滨的城市正借助数字化浪潮,努力在数字经济的竞争中构建崭新优势。
走进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工程师们在计算机前奋力编写源代码,敲击键盘的声音宛如一曲动力十足的乐章。贝芸科技总经理周晓菲自豪地表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药的研发。”依托该公司的自主研发大模型,药物的早期发现周期已得以缩短80%。而这一切的算力支撑则来自于不远处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采用了基于华为昇腾架构的300P纯国产化算力,中心的智算资源已为数百家企业如贝芸科技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负责人孔祥朋介绍,自中心成立以来的短短两年内,已经联合孵化了超过25个垂直行业的大模型以及16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大模型中有80%以上应用于制造业,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汽车等关键领域紧密相关。”孔祥朋说道。
天津市数据局副局长周胜昔进一步阐述了当地算力的供给与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智算资源规模已达到10000P,利用率高达90%。其中,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用户规模已突破一万家,为天津经济带来了超过350亿元的效益。
在物联网与大数据融合的应用方面,坐落于天津港保税区的G7易流公司同样展示了数字经济的力量。副总裁万俊介绍,公司通过针对跨境运输中频发的问题,提供了“追货管家”和“冷链管家”等设备。“以前,货物出境后,货主总是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获得精确的信息,而现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货物的全球定位及温度监测已不再是难题。”目前,G7易流已为超过30000家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并连接了超400万辆重型卡车,切实提升了物流效率。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达13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至9.4%。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数字技术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汽车生产车间成了天津数字化转型的另一重要体现。在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的焊装车间,工作人员操控着装配了智能系统的机械臂,它能够精准识别目标、规划最佳路径,并完成抓取作业。这一全过程减少了人力依赖,提升了生产效率。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彬称,借助AI技术,能实时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效避免停机与生产中断。
同时, 中科锐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洪宇意识到中国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并通过项目走出国门。他们在乌兹别克斯坦推出了数字技能应用的“虚拟课堂”,帮助当地学员提升数字能力。赵洪宇表示:“通过数字技术的输出,我们不仅可以共享中国的技术标准,还能够为其他国家培养新的人才,助力他们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近年来,随着“数字丝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在数字经济领域崭露头角的小型项目走出去。在埃及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的“一网一云一”项目,将为185家入驻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与通信基础保障。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天津还布局建立了多个鲁班工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
当前,天津市正在举办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为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天津市数据局局长邓光华指出,论坛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开拓了新空间,未来天津将继续致力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其取得更积极的进展。只有通过【数字化】的不断深化应用,天津才能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