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科学家共聚上海 探讨通用人工智能与科学融合新突破
时间:2025-07-28 00:35
小编:小世评选
在中国上海,2025 WAIC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于7月26日下午如期召开。这次会议围绕“前沿智汇 创启未来”的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和技术领军人物,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与基础科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展示了AI如何重塑科研范式并引领未来变革的巨大潜力。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周伯文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无尽的前沿:AGI与科学的交叉口》的主旨报告。他强调,目前人类正经历着AGI与科学研究交汇的历史性机遇。他指出,AGI不仅应具备在专业领域的深度,还应该在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力。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框架“SAGE”(Synergistic Architecture for Generalized Expertise),该框架由三个层次构成:基础模型层、融合协同层及探索进化层。这种设计使得大模型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工具”,更能转变为科研过程中的“引擎”。
在会议现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发布了十项具有突破性的科学智能联合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涉及量子计算、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深空天文学等多个关键领域,每一项新成果都标志着人工智能正持续推动科学探索的新范式。专家们认为,这些创新不仅能促进前沿科学的进步,更将在疾病治疗、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航天技术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产生实际应用成果,为高质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在众多发布的成果中,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子计算中性原子排布算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算法是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合肥实验室联合开发的,其意义在于为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解决了一项核心难题。量子计算作为当今科技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应用前景广泛,而这一算法的推出将为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利用新一代通专融合基座模型,加速解决科学发现中的众多关键科学问题。他们计划扩展“书生”科学发现Intern-Discovery的学科覆盖范围、基座模型能力、科学数据规模、智能体多样性及实验设施类型等,深化应用场景,借助与全球科研机构、企业和学者的合作,打造出示范应用案例,为科学发现及产业创新提供强劲的驱动力。
此次会议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市徐汇区人民、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联合承办,得到了上海市徐汇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协办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科学的关系即将迎来新的变革时代。许多科学家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科研的辅助工具,而是正在逐步成为科研的新引擎,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潜力。未来,通用人工智能有望在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科研效率、加速科学发现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倡导跨学科合作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为科学家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平交流的,使双方能够更好地分享前沿技术与研究成果。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为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将指引人类科学研究开辟出全新的天地。
2025 WAIC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它展现了人工智能与科学间融合的无限可能。在全球科学共同体的参与下,未来的科学研究将会更加紧密地与先进技术结合,推动人类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奥秘,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