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智能2.0时代:AI成为科研全流程新伙伴
时间:2025-07-27 22:05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学智能2.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不再只是科学研究中的辅助工具,而逐渐演变为科研人员全流程的“科研拍档”。科学智能作为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融合的新引擎,正在重塑科研范式,推动各行业的变革。
7月26日,复旦大学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WAIC2025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行。此次论坛吸引了众多国际顶尖科学家、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以及行业领军人物,深入探讨科学智能2.0时代的前沿创新与产业实践,构建开放协同的科学智能生态体系。
在这次论坛上,多项创新成果悉数亮相,其中包括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全球开放科学学术合作倡议、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等。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与科学、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为科研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是复旦大学、上智院以及上海创智学院共同研发的重磅成果,成为全球首个聚焦早期中华文明的多模态模型。该模型整合了100TB的专业数据及评测集,利用“二重证据法”实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时空数据的多维度交互与验证。这一创新将极大增强中华文明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使其在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由中国科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等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全球开放科学学术合作倡议,以打破“数据鸿沟”为目标,提出了四项核心目标,包括构建开源科学基础设施、启动跨国跨学科大科学计划等。这一倡议旨在促进全球科研资源的共享与协作,使得人工智能的科学力惠及全球。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的推出,标志着科研领域智能化进程的全新升级。该由上智院与复旦大学、无限光年共同建设,致力于为全球科学家提供覆盖高价值数据、开源智能模型和高效智算等基础设施。通过智能体原生的全链路服务,科研人员可以实现跨学科协作,有效攻坚关键科学问题,提升科学发现的效率。
在医疗领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智院共同研发的观心大模型,成为国内首个深耕心血管专科的医疗大模型。在星河启智的支持下,这一模型不仅能高效识别数据,更成为临床决策的“伙伴”。其通过模块化的方式优化了临床诊断流程,为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智能支持,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由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开发的科技伦理审查智能体“一鉴”,在审查效率和规范性方面也取得了突破。该智能体能够自动完成规则审查和风险标注,为科研伦理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科技发展既具创新性,也符合伦理规范。
论坛期间,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强调了计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预测这一趋势将为地质学、天文学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图灵奖得主约瑟夫·希发基思以及诺贝尔奖得主乔治·帕里西等也分别就自主系统和机器学习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高等教育在科学智能2.0时代中肩负着重塑科研范式、激发跨学科合作的重要使命。论坛的“校长对话”环节中,来自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的高校领袖们共同探讨科研和教育的未来,强调了基础研究、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同推进教育与科研的协同发展,将是高校未来的关键任务。
科学智能2.0时代的到来,为科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这场科技浪潮中,把握方向,协同创新,将成为各科研机构和高校亟需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赋能,将驱动各行各业的变革,并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未来,科学智能的发展将不仅推动科学研究自身的进步,也将引领全社会的跨界协作与创新,开启人类迈向智能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