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深度融合
时间:2025-07-27 10:0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了“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这一创新性智能的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深度应用已迈入了新阶段。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已经在重塑科学研究的底层逻辑,加速科学发现的步伐,“人工智能+科学”模式已成为全球科研界的新趋势,为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是以专业科学知识和大量科学数据为基础进行训练的智能模型。它专为科学领域设计,能够深入理解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数据。通过独特的功能,模型实现了科学文献的提取与融合、科学知识的表征与推理,以及科学工具的编排与规划等多项核心能力。其目标在于为各个科技领域的创新提供“坚如磐石”的智能支持。
应对科研挑战,推动化转型
在人工智能与科学领域结合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普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科学数据孤岛、专业推理能力不足以及研发生态封闭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团队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全链条的AI创新链以及国家重大科学设施和科学数据等优势,系统性地布局“大模型”研发,以期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科学”转向一个更加化和体系化的新范式。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具备了对数据和模型的全面管理能力,能够调度多种计算仿真工具,全面赋能科研的各个环节,从假设提出到方案规划,再到仿真推演和实验验证,直至规律发现,真正实现了跨学科的“人工智能+科学”操作系统。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在科研过程中轻松调用模型的能力,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无缝嵌入。
加强科研人员的有力支撑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围绕科研人员的核心需求,以全面且强大的专业能力支持科学发现。在核心架构方面,该模型采用了异构混合专家架构,基于国产开源大模型进行深度定制。它集成了多个自主研发的专用模型,针对共性科学数据模态进行优化,并融合了如AlphaFold、MatterGen等领域的专业模型。
在科学知识能力方面,模型已系统掌握了自然科学中数理化天地生等六大核心学科的基本定理和专业知识,并对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的数据实现了深入理解。通过实际评估,该模型在基础学科领域的国际通用数据集上,达到了当今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各学科的最佳性能,展示了其卓越的科学推理和专业工具调用能力。
新一代科研智能工具的开发
为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研发团队还基于“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推出了“磐石·文献罗盘”和“磐石·工具调度台”两个智能体。这两个新工具的诞生,标志着“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不仅在科学领域进行了深入应用,还实现了对科研工作的全方位加速。
在实际应用中,“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被逐渐打造成为科学知识的全能助手、文献的超级分析师和专业问题的精算家,其独特的智能功能帮助科研工作者更高效地进行科学研究。逐步的,这一模型有望成为科研攻坚的战略参谋和智囊团,为科学发展和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发布,为中国科学界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创了新的篇章。通过将专业的科学知识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这一模型不仅优化了科研流程,还为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伴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潜力将会被进一步发掘,为人类应对更复杂的科学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