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推动互联网变革:第24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揭示未来十年发展趋势
时间:2025-07-24 09:1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23日,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题为《智能体驱动互联网焕新》。他指出,人工智能在推动互联网流量增长和技术变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预示着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
在过去几年中,人工智能对全球互联网流量的贡献不容小觑。根据邬贺铨的统计数据,从2021年至2024年,人工智能对互联网流量增长的贡献率达48%,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促成了几乎一半的流量增速。这一现象在2024年下半年尤为明显,预计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速将提升至17.2%。显然,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工智能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
不仅流量的增长速度发生了改变,流量结构也经历了颠覆性的变革。过去上行流量占比仅为10%至15%,而现在这一数字上升至40%至50%。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网络架构,促使边缘节点流量的比例从不足15%提升至65%,形成了以边缘计算为基础的新型网络架构。这些变化给传统的核心网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为未来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流量密度也在不断提高。多模态AI的出现使得单次交互的数据量可以提升5至8倍,AI服务的流量更是达到了普通服务的三倍。这些技术进步使得企业和用户能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提升了整体的运作效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25年5月,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用户数量将在半年内从2.49亿激增至5.7亿,对应的每日TOKEN(大模型处理文本时的最小单位)消耗量也将在2024年初增长100倍,达到惊人的10万亿量级。这一现象表明,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正在迅速推广,并且为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
邬贺铨指出,当前的生成式AI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问答被动、目标缺失、商业闭环难”等问题。未来,我们不仅需要持续推动生成式AI的发展,更要着力于智能体(AI Agent)与群智协同(Agentic AI)的研究与应用。智能体被定义为结合大模型、记忆系统、工具调用及规划能力形成的闭环,它能够根据反馈反思并逐步执行复杂任务。
这一转变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演进,互联网将进入智能体时代,从而引发功能、业态及体系结构的重大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即服务”(AI Agents as a Service)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用户主导操作”模式将被转变为“智能体自主执行+人类监督决策”的新型交互范式,用户的角色也由简单操作转变为核心的决策者。
未来,单一智能体的发展将向多智能体协同演进,从“工具辅助”走向“自主协作”。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单独的工具,而是正在成为一个系统的生产力引擎(Agentic AI)。随着Agentic AI向智能体互联网(Internet of Agents,IoA)发展,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同时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铺平道路。
虽然目前AI Agent和Agentic AI已经在ToC(面向消费者)和ToB(面向企业)场景中展现出质效提升的潜力,但邬贺铨也强调,目前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显示,到2028年,约33%的企业将嵌入Agentic 而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自主完成。这一趋势表明,未来十年将是以人工智能推动互联网变革的关键时刻。
第24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工智能影响互联网发展的洞见,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在这一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来提升互联网的功能和效率,将是所有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前沿观点能够转化为切实的应用成果,推动整个互联网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