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新标杆,华为云创新中心启用
时间:2025-07-16 00:45
小编:小世评选
在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圳再次走在了前沿。2025年被普遍认为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量产元年。近日,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在深圳宝安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深圳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的落成,使得宝安区成为行业内的关注焦点。该中心的成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深圳前海和宝安中心区5公里的黄金地带,结合了腾讯新总部“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灵巧手产业园等多个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集聚,让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具身智能港”。这里汇聚了华为、腾讯、维沃通信、立讯精密等多家国内顶尖企业,同时还有不少新兴的机器人团队进驻,极大推动了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和资本赋能的融合,塑造出一个出色的产业生态。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36氪发布的《2024年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具身智能的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并在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高盛等国际知名机构也预测,到2035年,具身智能有可能替代全球25%的制造业岗位,但同时也会催生高端装备、算法服务等新价值链,形成“技术——数据——硬件”三位一体的竞争壁垒。
深圳市在响应这一产业发展趋势方面,早在今年3月便推出了《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通过这一行动计划,深圳旨在快速抓住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机遇,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力求在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
宝安区也将具身智能作为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宝安区发布了《宝安区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26年)》,规划到2026年内引入3-5个行业龙头企业,并建设5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数据显示,目前宝安区内的人工智能企业已经突破424家,其中机器人领域有241家,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215家,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基础。
华为此次在深圳的布局备受市场关注,被视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生态赋能”模式的关键一步。东方证券的分析师丁昊指出,结合华为在5G、大模型、云计算和芯片等领域的技术,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将为深圳的具身智能领域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助力深圳进一步树立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新标杆。
具身智能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是这一领域的重要代表。尽管该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丁昊坚信,华为的加入将成为中国具身智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有助于实现产业从“0”到“1”的突破,同时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整合,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预计未来具身智能将在家庭、工业以及物流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工业场景中,将有可能替代重复性劳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在资本市场方面,具身智能产业也成为了热门投资领域。今年以来,CVSource统计的数据表明,自2025年3月至今,中国具身智能相关的融资事件已经达到101起。包括石智航、帕西尼感知科技、银河通用等企业都获得了亿元级别的融资,显示出资本持续向这一前沿领域流入的趋势。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产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刘战国表示,宝安区具备天然的优势,将具身智能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结合华为的技术能力和前海的政策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在此聚集。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启用,连同即将启用的腾讯新总部,必将催化这一进程,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更上一个台阶。
深圳在具身智能产业方面的布局不仅仅是一次区域性的提升,更是向全球市场发出的强烈信号。随着“具身智能港”的崛起,深圳将继续引领全球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助力中国在这一充满潜力的领域实现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