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治理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5-07-02 22:4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与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主办,吸引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200余位学者参与。研讨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全球城市化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在开幕致辞中,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指出,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强调,要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对此,上海通过制度协同和技术赋能两方面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康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在发言中强调,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工具向治理驱动力的转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并呼吁借助学科与智库加强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演讲部分集中在城市数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上。来自厦门大学的陈振明教授提出了“AI + 城市更新”模型,展示了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创新思路,为智慧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来自四川大学的姜晓萍教授基于公共服务的均衡可及理论,结合数智技术的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技术与公共价值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了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性。
在“多元治理与全球城市发展”板块,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Mildred Warner教授分享了在多层治理结构下,美国地方如何应对结构性不平等的实践经验;而清华大学的朱旭峰教授则通过对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的研究,揭示了中央信息采集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样,香港大学的何深静教授提出了“多样化的城市企业主义”概念,探讨了中国城市发展中金融化、去政治化和环境化等多重力量交织的现象,为理解中国特有的城市治理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此次研讨会不仅限于主旨演讲,还开设了19个平行分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青年学者论坛,为各个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在各个细分议题下,研究者们各抒己见,跨学科的思想撞击也为与会者带来了新的启迪。会议共收到286篇论文投稿,并评选出16篇优秀青年学者论文,展现了新兴问题下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潜力。
闭幕式上,东北大学的张雷教授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给予肯定,强调了学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他提到,研究者们应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会上,组委会主任陈杰对与会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期待明年继续携手前行,共同推动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术交流。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城市治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搭建了深度交流的,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多元的视角与议题的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所产生的丰富成果和创新观点,将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治理实践向更加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必将深刻影响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从交通管理、资源配置到环境监控、公共服务,AI技术都能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推动城市功能的提升与优化。正如与会嘉宾所言,在将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过程中,未来城市的治理模式将更加灵活、高效与人性化。
这场研讨会既是学术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深入思考,也是各界人士合作共商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契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城市治理的前景将更加广阔,令人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