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举办大模型研发应用企业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时间:2025-07-02 17:35
小编:小世评选
2024年2月26日,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功举办了“人工智能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系列活动中的“大模型研发应用企业供需对接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40余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及制造业企业的专家与代表,为促进供需对接及推动交流合作搭建了优秀。
活动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委员会和教育局共同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成都分会及成都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承办。其核心目标是深化成都市内“进解优促”、“立园满园”及“建圈强链”行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促进大模型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
活动的主题分享环节,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蕾针对大模型技术的技术突破、行业落地场景、协同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天府绛溪实验室的张楠欣则分享了自有模型构建和数智化转型的研究成果,看到了大模型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潜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薛瑞尼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出发,介绍了数据表达在大模型中的运用及其行业实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成都的企业也迅速调整策略,积极布局大模型相关产业。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AI解决方案总监王恩今分享了该公司在零售、建筑、医疗及金融等行业落地应用的实践。他指出,大模型的有效应用还需克服异构算力管理、易用算法工具及高质量数据等关键挑战。目前,华鲲振宇已形成完整的AI开发产品矩阵,正在推动多领域的实际应用。
在互动交流环节,来自制造业及高校院所的与会代表之间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围绕大模型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成都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制造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关注推动了此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双方的互动也表明了市场的迫切需求。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代表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在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场景创新方面的思考。他们表示,通过今天的分享,对未来的发展思路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途科技的负责人也对此次活动评价颇高,认为这种集中的对接机会大大提高了企业与高校、高管部门的交流效率,助力了公司的业务拓展。
整场活动的成功举行,为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支持。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工作专班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优质的产业链资源配置,推动企业间的互动合作。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供需对接活动近千次,精准帮助了多家企业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同时发布了超200个应用场景。
展望2024年,成都将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战略、全面落实全省的“1号创新工程”,在推进“创新引领、场景赋能、项目支撑、专班推进”的基础上,聚焦AI芯片、算法、算力、数据以及场景建设等多个领域,力求形成以“1+3+1”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成都目标是确保到2024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的突破,达到1079亿元,并且将相关企业数量迅速提升到1006家。在整体实力方面,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不仅被认可为西部地区的领头羊,还跻身四川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了创新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随着一系列工作的深化推进,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24年,成都市有望通过继续举办供需对接活动来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借助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助力企业间的合作,让更多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