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王坚在BEYOND Expo 2025上倡导“太空计算”,推动技术创新新纪元

王坚在BEYOND Expo 2025上倡导“太空计算”,推动技术创新新纪元

时间:2025-06-10 00:45

小编:小世评选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BEYOND Expo 2025)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以及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表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演讲,主题为“无尽的计算,无尽的前沿探索”。在这场演讲中,王坚围绕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卫星及太空四个领域的交融与发展潜力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太空计算”这一颠覆性技术方向是今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王坚在演讲中回溯了计算的历史,从最初的“人脑+纸笔”概念谈起,强调计算的本质和深远意义。他指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定义仍然依赖于人的运算,而“数字计算机”这一概念仅仅是在图灵的论文中提出的理论设想。现随著科技的发展,计算已经超越了机械的界限,成为我们理解与解析世界的基本工具之一。王坚形象地比喻道:“宇宙本身就是一台计算机,而我们只是在探寻它的编程语言。”

在谈及当前的技术发展时,王坚强调,计算的本质不仅仅在于硬件的革新,更在于“计算能力的延伸”。他指出,从人类最早的计算方法到现代的人工智能再到太空科技,计算始终是推动技术向前进步的核心动力。王坚热切呼吁大家关注“计算本身就是目的”的理念,正是这种逻辑使得人类能够不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王坚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热议表示谨慎。他认为,与其过多讨论是否达到AGI,倒不如聚焦于AI的实际应用潜力。他提到,AI的演进阶段与能力的边界将超出人类的想象,而AI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包容的概念。他具体分析了OpenAI的发展历程,指出ChatGPT并不是一次性成功的产物,而是依赖于GPT-3.5、GPT-4等多个版本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王坚还提到,未来AI的突破往往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中。他希望大家在讨论AI时能够把目光放在实际应用上,而不是争论理论或概念。由于算力问题仍然是进入AI领域的主要障碍,他强调,AI不能因为缺乏计算能力而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太空技术的发展中,这是个关键问题。他提到,正是因为缺乏算力,AI才不能在太空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应当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太空应用结合,以便在未来能够展开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推进太空计算的进程,王坚介绍了之江实验室正在进行的“三体计算星座”项目。这个项目不是仅仅为了打造人造卫星,而是希望在太空中建立一个新的计算网络。传统卫星的应用大多依赖于地面,而“三体计算星座”的理念在于通过激光技术实现卫星之间的互联,从而形成一个“太空计算机”,打破地球对计算能力的限制。这一网络将能够支持深空探测和实时地球观测,将计算的边界延伸至太空。

王坚进一步指出,传统的计算方式在某些太空探索任务中已显得捉襟见肘。例如,探测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太阳L5点,需要卫星的协同计算,传统技术难以实现,而太空计算将有可能打破这一瓶颈。他也强调了开放式卫星网络的重要性,倡导任何参与者都有机会为计算星座贡献算力,以形成更加分布式的协作模式,从而推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王坚在BEYOND Expo 2025上的演讲不仅展示了太空计算的前景和潜力,也为未来科技的创新方向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他的理念将有助于激励更多研究者和开发者关注计算与技术的交汇点,探索如何利用新兴的计算能力驱动人类的科技进步,为未来打开新的无限可能。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