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套儿童人工智能素养实践课程在广州发布,掀起校园热潮
时间:2025-06-06 03:4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分会(以下简称“分会”)联合广州市教育学会、广州市未成年人网络生态治理基地等单位,在广州正式发布了全国首套儿童参与式人工智能素养实践课程,掀起了校园内外的热潮。同时,伴随课程的推广活动,广州的校园内也逐渐形成了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浓厚兴趣。
发布活动于5月23日举办,作为“广州市网络素养教育进校园”主活动的一部分,分会在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开展了公开课程展示。当天,众多教师和学生齐聚一堂,亲身体验这一为儿童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感受人工智能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
此次人工智能素养课程的推出,是依据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及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文件制定的。课程还融合了广东省地方课程教材《网络素养》的长期教学实践经验,体现了中国教育学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指标评测》项目的研发成果。
该课程旨在通过“儿童参与式学习”的核心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程内容涵盖提案设计、角色实践和调研探索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玩中学”“做中学”,在实践中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也考虑到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采用阶梯式设计,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活动现场,分会组织教师为来自从化区多所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们开设了一堂名为《我们身边的AI》的实践活动课。孩子们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验,面对面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他们尝试使用简单的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图像识别和语音交互,亲历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利。这样的实践课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纷纷表示了积极反馈。一位来自乡村小学的学生激动地说:“今天的活动太有趣了!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新奇的人工智能工具,还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有趣的项目,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使用人工智能时要注意安全和责任。”在家长层面,一位家长对活动表达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知识,也让家庭对人工智能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广州教育学会小学校长领导力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多位校长也参与了此次活动。观摩课后,他们就课程内容与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该课程的理念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广州教育学会会长华山鹰强调,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是新时代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而“儿童参与式学习”的模式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今后,广州教育学会将积极配合青少年媒介素养分会开展相关教育科研活动,提供更多师资和教育普及的机会。
不过,也有校长提出了一些挑战,尤其是当前学校在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方面,缺乏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充足的师资。希望分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课程指导,走入基层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中国首套儿童参与式人工智能素养实践课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培养青少年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课程的推出不仅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亮点,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更好的理解与支持人工智能教育的机会。未来,随着更多类似课程的普及与推广,必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科技素养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他们在智能时代中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