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办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 37国代表共探智能未来
时间:2025-05-19 08:30
小编:小世评选
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在这个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北京于5月12日举办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来自37个国家的代表汇聚在清华大学,为期六天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即刻展开。
此次研讨班的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学习和分享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政策及治理经验的,推动《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的实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了人工智能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各国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研讨班课程安排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多个前沿领域,顶尖学者和业界专家将为参与者带来丰富的知识分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唐杰将发表《GLM:从大模型看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的主题演讲,介绍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和技术进展。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将分享“具身通用智能体”的研究成果,百川智能公司的医学总监朱祖懿则将深度解析智慧医疗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趋势。
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们对此次研讨班的热情参与,传达出一种共同的愿景。白俄罗斯和坦桑尼亚的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在人工智能转型中的需求和期待。他们普遍认为,理解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为国家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改善医疗系统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坦桑尼亚的代表指出,借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能够为自身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
研讨班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亦包含实践和参访环节。学员们将有机会走访北京的多个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感受前沿技术的应用成果。著名企业如滴滴出行、科大讯飞和阿里巴巴等将为学员们展示人工智能在智慧出行、智慧教育和智慧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案例,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人工智能如何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和教育的先锋,自1978年创建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以来,见证并参与了无数次技术革新。从最新研发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到千亿参数对话大模型ChatGLM的崛起,清华园的发展为中国人工智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次研讨班亦希望借助清华大学的技术优势,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北京已逐渐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基地。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拥有24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孵化出了36家独角兽企业,备案上线的大模型数量更是居于全国首位,显示了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37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将有机会通过“绿色通道”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应用。
北京市副市长马骏在研讨班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全球南方国家应当更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项技术,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他提到,北京市在人工智能的治理框架和规范标准制定上所做的努力,旨在推动技术朝着友好、安全、公平的方向健康发展。
北京的这一国际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不仅是一个知识共享的,更是全球科技合作的新起点。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学习,各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脉搏,共同推动技术的良性发展。希望通过此次研讨班,各国代表能够带走的不仅是知识与经验,更是对人工智能的信念与希望,朝着构建一个包容、多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未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