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国产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助力医疗创新,助推手术精准化与高效化

国产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助力医疗创新,助推手术精准化与高效化

时间:2025-05-19 03:50

小编:小世评选

在近年来的医疗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逐渐成为促进医疗创新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中国,随着国产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的推出,医疗效率和精准度得到了显著提升。长木谷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便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2018年,随着引进第一台进口骨科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这一“卡脖子”的高端医疗设备开始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初始阶段,由于进口设备价格高昂、患者手术费用高达四五万元,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医院对其望而却步。那时,一些国内骨科医生纷纷前往上海六院和北京301医院学习,希望自己的医院能够早日拥有这样高端的设备。面对这种市场需求和技术限制,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团队决定跨出创业第一步。

长木谷的创始团队由清华大学博士刘星宇、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张逸凌和斯坦福大学的雷鸣组成。他们三位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长木谷的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长木谷成功研发出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为骨科手术的精准化与高效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长木谷的骨科人工智能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超千家医院,年手术量从最初的50台增长至800到900台,极大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刘星宇博士表示,创始人的坚定信念与明确的方向感,帮助团队在面对无数挑战时保持了稳定的前进动力。

在传统医疗模式下,医生往往依赖二维CT或X光片进行手术规划,面对复杂的骨骼结构,这种方法难以实现全面的立体认知。长木谷团队敏锐洞察到这一局限,将研究方向转向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应用。他们通过不断训练AI算法,使得该技术能够对患者的CT影像进行精细化识别和重建,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动绘制到智能化的三维建模。

基于这一技术,现在的长木谷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只需依靠患者CT数据,便能在术前5到10分钟内制定出个性化的三维手术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包括手术中所需的假体型号、大小、截骨位置和厚度,还能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示整个手术过程,使得医生在手术前能进行全面模拟。

在医疗智能化方面,中国市场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长木谷的产品涵盖了骨科治疗的全生命周期,涉及从术前智能筛查、手术计划到术中耗材和术后的康复评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生态体系。刘星宇博士指出,中国丰富的临床数据、多样的病例,使得企业在AI系统的训练上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这为国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空间。

对于长木谷的迅速成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多个方面给予了支持,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专属服务、促进企业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等。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为北京乃至全国医疗资源的资源整合提供了助力。尤其是在创新医疗器械的采购流程上,积极探索新模式,减少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长木谷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目前已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首批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标志着其产品已逐步迈向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医院对新设备的采购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医疗器械的入院过程逐渐缩短,助力更多患者享受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近期,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多部门发布的新规,已将机器人辅助手术纳入甲类医保支付目录,使患者能够获得100%的手术费用报销,此举为创新医疗器械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未来,长木谷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致力于推动医疗科技的进步和普及。伴随着科研力量的不断加强和政策的支持,国产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将助力更多医院改善医疗水平,实现精细化和高效化的手术服务,真正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