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发布:推动智能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时间:2025-05-08 12:0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建设专家委员会编制的《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正式发布。这份蓝皮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旨在将智能化建设从初期的试点示范推向更加广泛的规模推广与迭代升级。
一、政策环境的优化
报告指出,随着党和国家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相关部委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优化政策环境。这包括推进前沿技术的应用,印发指导意见和标准规范,出台扶持政策,以及开展示范煤矿建设等举措,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各地方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落地政策,推动大型煤业集团开展工程示范与创新实践。这一系列努力共同形成了一个支持煤矿智能化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发展成效的显著提升
蓝皮书中提到,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分类分级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现已在不同类型的煤矿中实施了智能化改造,提升了整体的安全生产管控水平。依托新技术的应用,技术装备得到了快速升级,进一步夯实了信息化产业基础。同时,数实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各类产业标准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完善。这些发展不仅推动了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建设,也为全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尽管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报告同样指出了当前煤矿智能化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整体智能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观念不统一、规范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卡脖子”技术的缺乏和常态化运行的短板同样亟待解决。更严重的是,人才保障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智能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双碳目标的推进、煤炭价格调控、行业复杂的市场环境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展等外部因素,也不断给煤矿智能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四、科技攻关与发展方向
针对当前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蓝皮书提出了明确的科技攻关方向与任务。具体必须重点突破当前的“卡脖子”难题,形成成套的技术装备,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煤矿生态系统。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地质保障技术、各类掘进与采煤智能化系统、主辅运输、通风、供电系统等。同时,灾害预警、煤矿大模型、煤矿机器人、选煤厂智能化以及露天矿的智能化技术发展也成为攻关的重点方向。这将有效提升煤矿的安全性与生产效率,同时也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五、未来愿景与政策建议
围绕未来发展,蓝皮书明确设定了2030年前的目标愿景。到2026年和2030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会有更为清晰而具体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蓝皮书提出了多条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强化公众宣传引导、优化政策供给,协同攻关科技难题,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标准研究与评价体系建设。同时,深化示范带动与分类推进也成为推动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的发布,为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奠定了发展的政策基础与方向。未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在全球煤炭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