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加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助力国家科技自立新战略
时间:2025-03-04 18:30
小编:小世评选
在目前的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推动着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的变革。而这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迫切需要培养适应这一时代需求的人才。作为中国顶尖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力求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清华大学近期宣布将在2025年前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特别注重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举措旨在提升学校的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水到渠成,清华大学新成立的本科通识书院将有效整合校内优势学科资源,着重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中的重要性,力求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这样的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
清华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指出,学校已经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及其赋能的教育模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包括开发智能助教、备课辅助、智能批改等功能场景。这使得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授课,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学校还在打造人工智能辅修专业和证书项目,计划开设38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通识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知识。
不仅清华大学在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紧随其后,积极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号召。该校于2025年2月13日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计划在2025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旨在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优势,与其他学院形成跨学科的合力,力求构建独特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基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在成立仪式上指出,学院的设立有三大主要原因:其一是响应国家及地区的战略布局,顺应全球学科发展趋势,整合学校内各个学科资源以增强交叉学科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其二是依托学校的全人教育传统,与各书院协作,为社会转型培养具有引领作用的人才;其三是致力于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以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高地,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将开设包括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及人工智能哲学硕士-博士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教学与科研。学院希望通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基础科学、医疗、机器人、金融等多个实际领域,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战略下,高校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储备人才是大势所趋。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引领国内教育前沿的高等院校,正通过各自的措施与实践,加速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其中,清华大学的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全人教育理念相得益彰,都旨在推动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进步,助力大湾区和全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在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接受教育培养的人才,将为推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以及科技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水平,更能够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科研保障。因此,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保护措施将不可小觑,它们正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未来科技核心驱动力的今天,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人才培养上的努力,将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启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