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推出“紫东太初”多模态AI大模型,免费应用引发关注
时间:2024-12-13 15:0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人工智能(AI)领域快速发展,多模态大模型的推出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尤其是中科院推出的“紫东太初”多模态AI大模型,凭借其全新的理念和免费应用政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紫东太初”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心研发的跨模态综合其核心功能在于强大的多模态处理能力。
“紫东太初”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掌上的AI全能专家”,目前可以在PC和移动端使用。相比于市场上其他AI大模型,其在设计和应用上体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与中科院的背景不无关系。中科院除了推出“紫东太初”,还开发了包括Pubscholar和中科院GPT等多款学术类应用,展示了其在科研领域中的深厚积淀。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紫东太初”的最新3.0版本在多模态学习和理解能力上进行了重大优化,特别是在理解和分析混合数据的能力上,实现了像人一样的思维方式。通过引入更为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更新版本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释图像、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例如,当用户将工艺图纸输入“紫东太初”时,该模型不仅能理解图纸内容,还能自动生成与之对应的机械臂执行代码,实现工艺加工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展现出了10年经验焊接师傅的水准。
除了在技术上的突破,免费提供应用是“紫东太初”的另一亮点,它不仅支持文字创作及文生图等基础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在多模态应用能力上表现出色。用户可以在PC版“紫东太初”中找到专门的“创意宝库”,其中涵盖AI绘画、说图解画和音频识别等功能。以“说图解画”为例,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图片并输入指令,AI便能准确识别图像内容并给出性的描述。笔者尝试上传一张“6G内生AI架构设想”图,得到的反馈显示出“紫东太初”在识图能力上的精准和高效,令人印象深刻。
视频内容识别方面,软件同样表现出色。在上传一段15秒的短视频后,给出模糊的内容识别指令,软件不仅能够正确理解视频内容,还能生成相关的这种人性化的反馈让用户感到惊喜。而音频识别功能更是为“紫东太初”的多模态能力增添了实用性,未来该功能有潜力用于识别音频的真伪,这在AI造伪日益泛滥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紫东太初”还具备了丰富的“智能体”功能,涵盖创作、职场生活和学习等多个领域。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智能体”,获得更具针对性的内容服务。在众多应用中,“学术写作”功能是其最大亮点之一,用户可以进行论文和arXiv论文的精细翻译。这项功能能够帮助非英语用户轻松获取全球科研的前沿信息,提升学术研究的效率。
“紫东太初”作为一款多模态AI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便利的免费使用策略,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文字创作、图像处理以及学术研究支持。尤其是其在多模态交互与处理能力上的突出表现,为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展现出了AI领域未来的广阔前景。中科院的这一创新之举,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贡献了重要力量,值得更多用户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