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亮相,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时间:2025-11-02 06:00
小编:星品数码网
在广西柳州北部生态新区机器人产业园,6月18日,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正式下线。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展示了柳州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代表了该地区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柳州市的制造业正在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自年初以来,柳州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如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获得道路测试牌照、柳州智拓科技有限公司工厂的高效生产等。这些成就标志着柳州市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在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柳州作为西南工业重要城市,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汽车、机械、钢铁等多个产业蓬勃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柳州市紧紧围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线,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走进柳州智拓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正在高效运作。依靠视觉识别技术,这些机器人能够自主识别零件的位置并进行精准对接,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李江崟,总经理表示,过去的机器人只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指令进行操作,而现在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判断并适应现场的变化,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柳州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AI技术的应用同样卓有成效。公司研发的AI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生产流程图,简化了产品设计和故障诊断的过程。该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快速提供维修方案,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柳州的技术创新不仅局限于机器人。广西汽车集团的新型智能移动储能充电车已实现L4级智能驾驶,能够根据需求自动回归充电。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也已经在东风柳汽实现了落地应用。这些智能产品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当地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
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柳州市人工智能产品的产值达到了88.7亿元,其中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业的产值实现了23.7%的增长。柳州市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备的智能产品产业链,涵盖产值较大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光伏板安装机器人等多种设备。
柳州市的成功离不开的有力支持。柳州市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等。这些政策旨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柳州的制造企业中,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柳州钢铁集团通过“数智柳钢”项目,实现了冷轧钢卷生产的数字化追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柳工集团的智慧工厂也在不断扩展,推动挖掘机和装载机的智能化制造,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台。
智能化转型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对企业的经营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在生产监测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生产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快速调整。
柳州市还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拯救了许多面临挑战的传统制造业。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支持,柳州市希望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柳州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也为更广泛的区域升级奠定了基础。
在柳州,、企业及高校之间的合作也在日益加强。通过搭建交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众多创新项目的落地成为可能。柳州正在逐步形成“智造能力+场景应用”的双轮驱动格局,这将推动各个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柳州的智能制造之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新的技术应用以及产业发展的亲和力,柳州市正走在全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前沿,力争在这一激烈竞争的舞台上占据先机,谱写新的工业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