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引发布: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应用推动治理现代化
时间:2025-10-14 19:0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不断创新,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一趋势在政务领域尤为明显。近期,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下称《指引》),该指引将在规范与引导政务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要求。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选择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环境下,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这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随着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需求日益上升。传统的政务工作模式在服务响应和精准度上越来越难以满足公众需求,而政务大模型则能够通过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提供如智能咨询、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从而提升公众办事的效率与体验。
政务大模型的广泛应用还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通过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和辅助决策等多个方面全面赋能,政务大模型将显著提升的履职能力。无论是通过智能问答、辅助执法,还是提升决策科学性,政务大模型都将在各个层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规范化部署应用的思路
针对传统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引》提供了系统的思路和框架,以确保政务领域大模型的有效部署和应用。根据《指引》,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四大类别: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和辅助决策。其中,明确了13个典型应用场景,强调了以人为本、规范应用的原则,旨在引导各级政务部门在关键领域优先发力,以确保各类应用落地生效。
在规范部署方面,《指引》指出,应合理选择实施路径,统筹各类资源,充分考虑不同行政层级和业务领域的差异性。例如,省级层面可统筹计算资源和基础模型的部署,专业性较强的场景则可以通过“集中建设、多地复用”的方式进行。
至于运行管理,强调了应用的持续优化与安全管理机制,要求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内容安全。政务部门也被鼓励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市场化竞争,降低技术的部署和维护成本。
三、电子政务新范式的探索
政务大模型的部署与应用,标志着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智能化的新阶段。从传统电子政务向智能化的转变,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更新,而是创新政务工作流程与管理体制的升级。通过落实《指引》,我们不仅可以推动电子政务向智能化迈进,更能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这一过程中,政务大模型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变革,使得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服务成为可能。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政务大模型的深度应用将推动在效率和协同上的全面提升。
未来,当政务大模型越发成熟,电子政务将逐渐形成由智能驱动的治理新范式。这一新形态的实现依赖于各级的努力,包括提升人员对新技术的理解,创新治理模式等,以促进政务数字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关注数字鸿沟的问题,确保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避免“数字形式主义”的出现。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才能确保政务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长效性和可靠性。
《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的出台,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注入新活力,推动电子政务走向智能化、协同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