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探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新挑战
时间:2025-10-12 07:0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第12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到来,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于9月19日在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召开,聚焦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挑战。此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联合主办,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安全防御的机会,也旨在增强青少年对网络安全的认知与防护意识。
活动特邀广广州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所长陈孔阳教授作专项演讲。他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构建智能世界的基石》,引起了现场师生的浓厚兴趣。陈教授以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键概念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意义。他结合实际的网络攻击案例,深刻分析了窃听、ARP欺骗、DDoS攻击等常见威胁的运行机制,并强调了面对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网络攻击,传统的防御手段已显得十分不足。
陈教授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防御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指出,凭借大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实时响应能力,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塑造网络安全的防御体系,成为应对现代网络威胁的有效利器。与边缘计算领域的专家,陈孔阳教授详细解析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大语言模型在网络安全实战中的应用。通过“区分苹果与橘子”等易于理解的案例,他向学生们解释了机器学习的分类原理,并将其延伸到垃圾邮件过滤、异常流量监测等现实场景中。
在深度学习部分,陈教授以“深度伪造”(Deepfake)为例,展示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如何识别伪造视频中的微小破绽,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打击网络伪造领域的潜能。他还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Kimi等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场景,包括其在安全代码审核和自动化安全报告撰写中的作用,展示了“AI驱动安全”的理念如何在现实中得以实施。
技术的推进并非没有风险。在讲座的后半部分,陈教授引导师生思考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算法责任及人机协同等重要社会伦理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确保其安全运用显得尤为关键。在与思考阶段,陈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虽能有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但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审查机制,才能识别与量化潜在的风险,保障技术的安全和伦理。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师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一位老师分享道:“通过这次讲座,我意识到除了推动学生积极关注科技发展外,更要提醒他们注意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此次活动不只是一次技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责任与未来的深度对话,激励了青年一代在智能世界的建设与维护中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自2017年启动以来,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已覆盖超过34万人次,成为推动广州市科学教育与网络安全普及的重要。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与技术应用的种子。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以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投入到智能科技的发展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网络安全挑战贡献力量。这次活动不仅为广大学生们带来了前沿的技术知识,更通过实际案例引导他们思考未来的科技伦理,也为构建安全的数字环境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