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让文物与创意共舞的新时代
时间:2025-10-09 20:00
小编:小世评选
在短视频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文物不仅存在于博物馆的展柜中,它们似乎也“活”了过来,穿越时空,向观众展示全新的可能性。这一切的背后,正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的助力。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新名词“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它代表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创造过程。
吴瑕,作为立足于数字创作前沿的新锐艺术家,带领着他的团队运用深层式多模态AI技术及虚幻引擎,探索数字内容创作的新方式。他正积极参与一个充满创意挑战的项目——七夕AI专题晚会。在这个项目中,他们承担了两个前所未有的任务,既考验着他们的技术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是开场的MV制作。他们的目标是创作一首由某位艺人AI演唱的歌曲。这里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艺人与AI的表演有机结合,呈现出足够真实、感人的演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吴瑕及其团队不断尝试,调试不同的技术参数,以期在音色、情感和表演方式上达到完美的契合。
是通过AI制作一个贯穿晚会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十几个节目串联起来,呈现出完整的情节与情感。为了让AI准确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团队在提示词的选择上进行了精细调整。最初,他们只是简单地输入“哭”,但AI的表现却是过于夸张,仿佛水龙头打开般泪流不止。经过多次试错后,他们将提示改为“角色默默地流下了一滴眼泪”,这样的调整让AI所展现的结果更为自然。
与传统的3D动画制作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显然极大地提升了创作效率。以往,制作30秒的动画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借助AI的力量,这个过程可以缩短至两天。这种技术的进步为创作者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吴瑕深信,AI将在他们这个行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工具,为无论是老牌创作者还是新生代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增量市场与巨大潜力。
生成式AI技术的引入,使得任何一个创作者脑海中的奇思妙想都能以更高的效率变为现实。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演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这一领域,成为充满创造力的数字艺术家。吴瑕的第一个AI生成视频项目是一个户外运动冲锋衣的广告,通过可灵AI技术,实现了与实拍效果的高度拟真,使他对AI技术的无限可能性充满了惊叹。
在2023年,吴瑕首次接触到AI绘图工具,并迅速将其应用于短片创作。通过AI的辅助,他们的小团队就能完成过去需要大规模团队才能实现的复杂任务。这份经历不仅扩宽了吴瑕的视野,也让他的制作团队在电影短片、游戏宣传及晚会节目等领域越发游刃有余。
在2024年,他参与了一个名为“博物馆奇妙夜”的晚会节目,通过这一项目,文物不再是静态的历史遗物,而是变成了可以与观众互动的生动角色,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革新,吴瑕和他的团队能够创造出充满想象力的动态美感。例如,城市地标的绿草如茵、盛开的花朵与兵马俑弹吉他,唐三彩的骆驼俑演奏交响乐,都是他们得以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复苏的例证。
吴瑕自豪地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创作者已经被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新职业名单,这不仅让他感到开心,更是对他和团队努力的充分肯定。这种新兴职业将鼓励更多年轻人追求自己的创意梦想,投身到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
在吴瑕所在的工作室,年轻创作者们正热烈地讨论着AI音乐短片的构思与修改,有的在校大学生对此表示,AI的广泛应用代表了时代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工作将更加便捷高效。吴瑕坚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是文物与创意共舞的新时代的开始,前景无限,值得每一个有梦的人去探索和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