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召开十周年大会,吴泳铭揭秘3800亿AI基础设施计划,展望AGI与ASI时代
时间:2025-10-08 00:0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在风景如画的杭州举行了其云栖大会的十周年庆典。在此次盛会上,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发表了引人注目的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关于AGI(通用人工智能)与ASI(超人工智能)的前景,并首次系统性地披露了阿里云作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的战略定位。
在演讲的开头,吴泳铭向全球的开发者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指出,当前AI驱动的智能化革命,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以往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AGI不仅仅是对人类智力的放大,它更为ASI的到来铺平了道路,这将彻底释放人类的潜能。”他强调,过去数年中AI技术的快速进步展示了其“爆发式”的发展趋势:AI的智能水平从“高中生”迅速跃升至“博士生”,并且AI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上夺得金牌,显示出其惊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
在投资方面,吴泳铭提到,过去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已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五年累计投入预计突破4万亿美元,这一趋势恰恰反映了AI领域的蓬勃发展。他认为,AGI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解放人们从繁琐日常工作中,专注于创造和探索,而ASI作为一种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不仅将催生“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还将以指数级速度解决各种未曾攻克的问题,包括医学突破、新材料发明、可持续能源发展,乃至星际旅行等复杂挑战。
吴泳铭进一步提出了实现ASI的“三阶段演进模型”。第一阶段是“基于知识的智能”,借助人类的数字化知识积累,大模型通过理解和泛化这些知识,具备通用对话与多步推理的能力。当前AI在多个学科测试中几乎达到了人类的顶尖水平,表明其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
第二阶段是“工具使用能力的突破”,这意味着AI将不再仅仅依赖于书面语言进行交流,而是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实际操作,包括物流、制造、医疗等行业的复杂任务。同时,AI的编码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能够理解需求、进行编码与测试,这将使得每个普通用户都有机会通过自然语言创造出自己的智能体(Agent)。
第三个阶段则是ASI的初步形成阶段,AI必须具备获取原始数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吴泳铭指出,目前AI在创作、数学、编程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这些知识都是由人类定义且易于AI理解。欲使AI超越人类的认知极限,它必须能够获取关于物理世界的实时、全面的原始数据。只有这样,AI才能发现那些超越人类认知的深层规律。AI还需要实现自主学习,通过与真实世界的持续互动与反馈,优化自我模型与架构。
为实现这一愿景,吴泳铭提出了阿里云的两大核心战略路径。在谈及大语言模型(LLM)时代时,他强调开源模型的重要性,认为开源模型在未来将会拥有比闭源模型更大的价值与应用场景。目前,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已经开放了超过300款全模态、全尺寸的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6亿次,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7万个,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矩阵。
他解释说,大模型是运行于超级AI云之上的“下一代操作系统”,未来所有工具都将与大模型相连接,用户的需求将通过大模型进行调用。吴泳铭还提到,目前AI计算的范式正从CPU为核心转向GPU为核心,这需要超大规模的算力、高效的网络以及集群的支持。他预计,全球最终可能仅存5至6个超级云计算,阿里云正致力于打造集成领先的AI基础设施与模型的“AI超级计算机”,以确保大模型的调用与训练效率最大化。
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吴泳铭透露,阿里云正在推进一个为期三年的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表示将持续追加投入。他强调,远期目标是在2032年前实现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较2022年提升10倍,以推动AI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吴泳铭对人机协作的未来持乐观态度:“ASI的发展将像电一样扩大人类的智力杠杆,使得工作效率成倍增长。”他举例当前程序员通过AI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系统搭建,这种“氛围式工作”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在演讲的,吴泳铭重申了AI对于基础设施、软件及应用体系的重构,将成为推动真实世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表示,阿里巴巴将继续加大投入,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开拓AI深度融入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