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家巨头”易中天崛起,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引爆市场热情
时间:2025-10-02 22: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在A股市场中,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被人称为“易中天”,这个称呼并非源自于某位知名学者,而是指三家上市公司——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的集合。这三家公司在CPO(光电共封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上表现出色,其股价在2025年4月的低点后,分别上涨了5倍、4倍和3倍,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与潜力。
“易中天”的崛起,与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支撑AI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CPO技术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光通信模块在功耗、体积和传输速率上的突破,简言之,它被誉为“AI时代的算力高速公路”。在AI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对高效传输的需求急剧上升,传统的铜传输技术已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亟需新技术的介入。
随着线路速率的不断升级,从50G向800G及1.6T迈进,CPO通过减少信号转换环节,有效解决了传输速率与能耗之间的矛盾。据市场调研公司Yole预测,随着全球AI巨头生态的推动,CPO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600万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37%。这一市场潜力直接引发了投资者的热情,进一步助推了“易中天”的火爆。
从财务表现来看,这三家公司的业绩增长与CPO技术的落地时间节点高度一致。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的营业收入达104.37亿元,同比增长达282.64%;归母净利润为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的财务数据同样令人瞩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归母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而天孚通信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同样达到了可观的水平。这些数据无不反映出CPO技术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易中天”的崛起也折射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国际市场研究机构沙利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大模型企业级市场日均调用量暴增363%,首次突破10万亿tokens。算力需求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趋势,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各大企业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加速布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从生成内容向执行任务转型,绳绳索索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更高的算力需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内领先企业正加速研发高速率光模块及高阶CPO技术,推动行业向1.6T模块的批量应用阶段迈进。这也是解决当前算力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
政策层面,中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予了强力支持。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计划在2027年之前,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并确保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等应用的普及率超过70%。同时,政策还鼓励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这为算力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AI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基础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生态体系。国产开源模型在基础能力、推理效率和多模态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算力产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商业应用空间。
随着“易中天”的崛起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正逐步构建起全链条的优势。在硬件层面,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光模块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800G模块逐渐普及,1.6T等更高阶模块也正在向商用转变。而在软件层面,国产大模型持续提升基础能力与推理效率,形成了“硬件—软件”的协同发展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涵盖传统制造业及高端产业。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AI技术正在重塑产业路径,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易中天”的火爆并非偶然。随着“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逐渐落地、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中国正加速向人工智能应用强国转型,在全球人工智能的竞赛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不仅是在市场表现上,更多的是在技术实力与产业发展上,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