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新举措
时间:2025-09-27 11: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9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十四五”时期促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实体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指出,未来五年将是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
根据发布会的内容,“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及产业规模都将持续增长,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显现,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DeepSeek和通义千问等企业开发的国产大模型,在全球开源创新生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也在加速普及,行业专用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已初见成效,显示出 AI 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渗透力。
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进智能化发展,加速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深入应用。
为落实这些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注重技术供给,积极推进“智能产业化”;另一方面,强调赋能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以此来确保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国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 强化产业供给:国家会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以及软硬件适配等技术的攻关。同时,要提升数据集的质量,确保产业的基础设施坚固,进而推进智能体的开发和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这些措施将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 优化赋能应用:国家计划研究出台具体的“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及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任务。还将制定“人工智能+制造”的转型路线图,并发布制造业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国家鼓励培育一批赋能应用服务商,提供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等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一站式工具箱”。通过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行”活动,促进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3. 构建产业生态:国家将分级分类地推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赋能应用标准的研制,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国家还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等资源,汇聚资金和人才,加速行业创新。同时,也要推进大模型安全技术的攻关,提升企业在人工智能使用过程中的伦理风险防范能力。为深化国际合作,还将高质量建设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作出贡献。
张云明在中提到,虽然在推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重复性和危险性的岗位造成替代效应,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并促使新岗位和新职业的产生,从而促进就业的提质扩容。
为了更好地应对智能化时代的挑战,的工作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新岗位、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潜力。同时,还将加强职业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养,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这也将为推动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向未来迈进。通过高质量的发展举措,期待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经济增添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