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王坚揭示AI时代开源与资源开放的重要性
时间:2025-09-26 09:50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全球目光聚焦上海,黄浦世博园区迎来了盛大的“Inclusion·外滩大会”。在此次大会上,阿里云创始人及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发表了开幕式暨主论坛演讲,他深入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源与资源开放实现的革命性转变,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王坚在演讲中指出,AI环境下的开源已不再是单纯的代码共享,而是资源开放的新时代到来。他提到:“从代码开源到资源开放,这是AI时代的革命性变化,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开放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向前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进一步强调,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选择已成为当今AI竞争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关系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溯到过去,他提及1998年Netscape浏览器的开源事件,这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分水岭,暗示着开放理念在技术革命中的重要性。王坚认为,当前如同当年的Netscape,开源已成为AI竞争中的基石。只有通过开源,才能推动行业内部的合作和创新,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竞争生态。
据王坚分析,在今年年初,全球顶级的基础模型几乎被少数几家美国公司垄断。在此背景下,国内的一些开源项目,如通义千问Qwen和DeepSeek的发布,意味着对这种垄断的有效打破。他引用OpenAI CEO奥尔特曼的言论,承认其在开源方面的犯错,表达出对开源未来重要性的深思。
王坚进一步阐述了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趋势中,规模、数据和计算资源的相互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强调,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理论层面的突破,更是实质性的巨大飞跃。当数据、模型和算力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AI的应用范围与技术潜力将随之激增。
他指出,资源的开放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当今模型权重的开放本质上是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开放”,王坚认为,这一举措将使得开发者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去重新实现已有的工作,借助开源的力量,创新与创建将更加高效。
王坚的演讲还触及了人工智能在太空探索上的潜力。他提到,“太空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并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计算卫星”的新概念。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卫星技术,未来将可能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他分享了之江实验室在今年5月发射的12颗卫星,这些卫星组成了一个星座,首次将包含8B参数的大模型送入太空,并表示这将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奠定基础。
“未来每一颗卫星都将向全球开放,让无数主体共同参与到这个星座的建设中”,王坚希望借此机会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人类的共同太空探索打下稳固的基础。他指出,只有将AI与算力带入太空,人类才能真正迈出地球,去火星以及更远的宇宙中探索未知的奥秘。
王坚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他相信,在的十到二十年中,人工智能将继续引领技术与科学的进步。而对于那些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人资源的开放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和。“人工智能的未来不能仅限于手机和电脑,它需要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他道。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的召开,不仅是对AI时代开源与资源开放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未来科技发展模式的深思与探索。王坚所传达的信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科技工作者和研究者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他们在这场伟大的技术革命中,勇敢探索,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