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三部曲》AI艺术大展在南京开幕 文化与科技跨界融合
时间:2025-09-26 02:00
小编:星品数码网
随着202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100周年的临近,8月22日,《故宫三部曲》人工智能艺术大展在南京洋河文化中心隆重揭幕。本次展览将AI技术与故宫文化深度融合,为公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探索故宫的历史魅力。

故宫,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它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凝聚了无数的荣耀与沧桑。作为国宝的代表,故宫中的文物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颠簸与考验,为我们讲述着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2015年,作家章剑华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全面呈现了故宫的历史变迁与风雨历程,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文物的南迁与西迁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坚定的文化使命感与历史担当。该书不仅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和江苏紫金山文学奖,更成为衍生剧目的重要作品,如电视剧《国宝奇旅》和话剧《朝天宫下》,进一步推动了故宫文化的传播。
时光荏苒,十年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借助尖端的AI技术,《故宫三部曲》被全面解读。这次展览通过对近百万字的文本与404幅稀有照片的深度分析,提炼出关键的场景进行视觉转译,推出了国内首个AI浓度高达86%的艺术大展。展览由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指导,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江苏阿波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充分展示了跨界融合的最新趋势。
这次展览的理念来源于章剑华的探索,他表示,希望借此机会探讨三种不同的模式:文学的转化模式,人机合作模式,以及商业运作模式。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传统文学的转化形式不再局限于影视剧和剧场,AI的发展为文学作品的呈现开辟了全新的途径。这种探索不仅是为了追求技术突破,更希望能激发观众的阅读热情,让更多的人平等接触到文学的美。
进入展厅,观众被新颖的展陈方式深深吸引。展览分为“变局”、“承载”和“守望”三个主题展区,构建出一条流畅的历史叙事线。 “变局”部分揭示了紫禁城的架构及其由皇宫到故宫的曲折旅程;“承载”聚焦于在抗日战争期间避难的故宫文物的故事;而“守望”则描绘了故宫在新时代的新生与新貌。在展出的57幅油画作品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历代油画艺术的精粹,更能体验到激光投影、雷达交互、气味模拟、AI实时生成等现代科技的惊艳呈现,展览中的互动体验环节更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一场融入历史与现代科技的沉浸式体验。
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介绍,展览收集了数千张素材图片,通过训练生成了大量油画,并在这基础上筛选出57幅展品。这一过程借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生成对抗网络,成功将文学作品中的关键场景视觉化。通过AI技术的不断完善,艺术家进一步对作品进行了精细化的调整,最终呈现出触动人心的油画作品。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技术与艺术深度交融的探索。
在展览指导单位的努力下,通过与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表示,本次展览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计划开展“人工智能+美育”的主题研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技术向善、文化自信、创新实践等多个方面提升数字素养。
“今天,在《故宫三部曲》画展前驻足,不仅让人领略历史的智慧,体会文化传承的重量,更在两岸故宫的光影交织中,感受到同源的深情与中国梦的宏愿。”洋河股份纪委副书记副总裁陈军在展览现场表示,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表现,更是情感与梦想的载体,期待这次展览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孩子们在展厅中欢快地穿梭,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张雨小朋友,她通过“AI复古报纸互动装置”亲手打印出自己的报纸,体验了“紫禁城全景沉浸式空间”,并与“AI数字故宫人”们对话……她满脸兴奋地向记者表达了对展览的喜爱与收获。这种丰富的互动体验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鼓励观众们在探索中收获感悟。
《故宫三部曲》AI艺术大展不仅是一次艺术体验,更是文化与科技交融的成果,使故宫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一展览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更在各个层面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文化艺术中的应用潜力。这场展览展现了文明的延续与再生,值得每一个人走进来探索与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