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推动算力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
时间:2025-09-24 11: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算力作为推动各行业创新和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由山西省委省推动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作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体系的重要节点,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在“算力中国行”(山西站)活动中,深入调研了这一中心,探讨其在算力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的成就与挑战。
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于2021年正式开工建设,并在2022年通过科技部验收投入运营。该中心的主机“太行一号”以其强大的算力备受瞩目。根据中心主任赵崇山的介绍,“太行一号”采用全栈国产设备,峰值双精度科学算力达到300PFlops,半精度人工智能算力达到800PFlops,存储容量则高达300PB,计算能力在全国排名第四。这样的技术能力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持,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架构的设计是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的一大亮点。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制定了“技术架构一步到位、算力需求分步实施”的策略,避免了“重建设、轻使用”的常见问题。这种灵活的算力部署方式,使得算力资源能够根据科研和产业需求逐步扩展,确保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太原中心还采用了全新的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恒温冷却,使得核心计算机房的能耗比大幅降低,PUE值控制在1.04以下,冷却节能高达90%以上,这在保障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能效。
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太原中心还注重与业界的深度合作。它与中科曙光、中科院等机构建立了技术协同机制,参与制定多项高性能计算的团体标准,推动国产算力体系的标准化发展。该中心还被选为国家超算互联网的副理事长单位,联合黄河流域的多个算力节点成立“黄河流域算网联盟”,探索跨区域算力调度与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在算力的具体应用方面,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已经与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尤其在科研领域,太原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的周成虎院士团队合作推动“数据星球”建设,旨在提升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及智慧城市的建模能力;同时,中心还参与了C929大型客机的一系列设计优化,借助强大的算力进行翼型优化,提高计算效率,帮助地方航空产业取得突破。
在产业应用层面,太原中心逐步打通了“算力-算法-场景”这一链条。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心曾支撑科大讯飞大型训练任务,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助力模型的迭代优化。在金融领域,中心与北京源晖投资合作开展量化策略回测与风险建模,通过高性能计算提升投资决策的效率。在精准医疗方向,太原中心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基因数据分析,缩短临床前研究周期,推动医疗科技的普及与应用。
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的成功运营,不仅是高端算力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持续投入与技术积累的体现。赵崇山展望未来,认为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对异构算力、弹性调度和跨协同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对太原中心及整个超算体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以强大的算力支持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推动算力技术的持续创新,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