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智学院:AI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时间:2025-09-23 12:50
小编:小世评选
2024年9月,上海创智学院正式揭开了面纱,誓言以培养全国顶尖的人工智能(AI)人才为宗旨,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在短短一年的发展中,学院以其前沿的教育理念和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迅速吸引了各路人才的目光,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高地。
对于刘鹏飞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和创智学院全时导师,他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在充实而富有意义地度过。过去一年,刘鹏飞几乎每天都在创智学院,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让他感受到科研是一场集体的探索之旅。他深刻认识到,的科研活动,以及AI领域的不断开拓,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团队协作与资源共享的集体努力。
创智学院的建立得到了众多业界精英的支持。例如,罗剑岚在加盟创智之前曾在Google X和DeepMind等知名机构从事AI研究,他的经验为学院的科研方向带来了丰富的实践视角。他认为,创智学院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推动技术落地的强大。在这里,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学院的资源,将“原始论文”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体系,最终实现产业化与市场化。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调研期间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人工智能领域寄予厚望,并希望创智学院能肩负起为国务实、勇为改革先锋的责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为培养AI领域的顶尖人才而努力,不断推进着关键技术的突破,以求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师资力量方面,创智学院的建设堪称业界表率。学院汇聚了来自超过3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顶尖学者,成立了81位全职导师团队,此外还有130多位来自各个领域的兼职导师及产业导师。这样的配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壁垒,将“产学研”紧密结合。
在招生选拔方面,创智学院率先实行“破界式选才”,通过实战项目制的方式甄选优秀人才。通过举办创客大赛和训练营等活动,学院吸引了3300余人报名,最终录取800余名学生,涵盖了45个专业领域。这种选材方式不仅关注学术背景,更强调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锻炼和成长。
在过往的一年中,创智学院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频频关注的焦点。学院内的研究团队在认知智能、情境智能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刘鹏飞团队提出的“能动”认知智能项目,旨在突破当前大模型在思维与创新上的局限性,为AI赋予“能动性”。其他团队也在国际研究的前沿阵地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聚焦于大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增强智能的泛化能力,推动了AI技术的不断进步。
更值得注意的是,创智学院不仅关注研究,更注重技术的转化与实际应用。截止到2025年,学院已与50余家战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获得了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捐赠,为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学院孵化了10家师生创业企业,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活力。
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上海创智学院也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之地。面对新一代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学院提倡科研的自驱动和实践落地,鼓励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结合。2024级博士生王殿仪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体项目,将中华文化与深度学习结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及上海的重要发展战略,背负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上海创智学院正在为构建更为广泛的AI产业生态进行不懈努力。随着更多企业、科研单位和人才的聚集,创智学院会成为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在这股浪潮中,学院也必将在全球AI教育与研究的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将“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价值到普惠”的追求深入实践。
上海创智学院作为AI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正在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不断探索新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正如学院的赋予使命,创智学院不仅是未来科技的摇篮,更是实现科技梦想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