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大会:智能算力需求激增,预计2025年规模增长超40%
时间:2025-09-21 07:50
小编:小世评选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算力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7月底,中国的算力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已超过1000家,入驻的算力服务商也超过100家,并且上架了超过110项优质算力产品,接入了90多个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直应用模型。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示了智能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指出,工信部将有序引导算力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算力资源的供给质量。他强调,将推动算力布局政策体系的完善,优化基础设施的布局,合理引导各地智能算力设施的分布,持续推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时,工信部还将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扩展基础共性技术的供给。深入开展算力强基的“揭榜”行动,快速推动计算、存储和网络等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推广。
根据大会的预测,未来几年,特别是到2025年,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增长超过40%。近年来,我国的算力总规模年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30%左右,这一趋势指向未来算力需求的进一步攀升。中国电信研究院在发布的《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推广应用,将为智能算力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研究所所长饶少阳还表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预计将为我国的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占比4%至5%,这一增长将极大推动算力的需求,可能带来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中国的算力基础设施在全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算力产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水平跻身全球前列。数据表明,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已经达到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干线400G端口的数量增至14060个,存储总规模超过1680EB。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上完成了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十个省区市算力分的接入工作,形成了“、主体、资源、生态、场景”的全面贯通。这一新格局标志着我国在算力发展上已基本形成“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新发展模式。
大会上的企业参与热情高涨,积极展示各自的创新成果,为算力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移动以“以算筑基,智享未来”为主题,集中展出了多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展现其在推动算网融合与智算升级中的技术引领作用。浪潮云洲则通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实现,助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展示了例如煤化工行业的智能化应用,此类创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新产品的质量提升。
2025“算力中国·年度重大突破成果”的揭晓也是大会的一大亮点。此次评选出的十项重大技术成就展现了我国在算力产业的全链条创新能力。这些成果不仅在技术上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还能有效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的道路。
在实际应用层面,这些技术成果已经开始展现其社会效益。例如,中国移动“九州”算力光网的支撑下,400G骨干网连接的算力达到10EFLOPS,预计将为GDP拉动超126亿元;在山西省,秦能算电协同一体化项目预计每年将节省电费1000万元,同时减少10万吨的碳排放。
中国算力大会不仅展示了当前智能算力的蓬勃发展态势,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智能算力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该领域不断深耕与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算力将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引领新时代的科技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