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揭示ChatGPT用户大脑功能显著下降,担忧AI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5-09-03 10: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等AI工具在教育及写作领域逐渐普及。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现象潜在后果的关注。根据这项研究,使用ChatGPT的用户在大脑功能方面表现出比使用传统搜索引擎或完全依赖自身创造力撰写论文的参与者更显著的衰退。研究结果表明,频繁使用AI工具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动力和人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美国《福布斯》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通过脑电图测量在为期四个月的实验中发现,ChatGPT用户在神经活动、语言处理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活动水平普遍低于其他群体。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这些用户在神经连接的密度和回忆能力的表现上均有所下降。尽管这项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其结果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心理健康专家的广泛关注。
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警告称,依赖AI工具可能会牺牲年轻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情况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选择便捷的聊天工具,导致他们在创意表现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能力削弱。研究指出,ChatGPT用户在后续的写作中常常变得更加依赖于复制粘贴,而无法准确引用自己的作品,甚至失去对论文“所有权”的认知。这种趋势显示出AI的使用可能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业投入,而这些因素历来被视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201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报告表明,学生的“无聊感”与危险行为、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因此,假如学生因对学习过程的生疏而感到无聊,就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例如,高度的学习动力和学业投入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有学习动力的学生在课程中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和乐趣。这种学习动力的长期影响更可能超越自尊心的作用力。
反观一些研究结果,如2024年一项研究发现使用ChatGPT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自由度,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AI工具能够增强学业投入。这种正面效应并不普遍,尤其是对那些已经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而言。因此,在把AI工具引入教育体系时,需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背景和需求。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中,参与者在没有使用ChatGPT的情况下重写自己的论文时,不仅几乎完全无法回忆起原论文的内容,其α及β脑电波的参与度也显示出明显不足。根据奥兰治县神经反馈中心的报告,α波与大脑放松状态有关,能通过释放血清素从而起到天然抗抑郁的作用;β波则是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关键波段。这一发现说明,频繁依赖AI工具可能让学生在面临学术挑战时感受到更大压力,同时也使创造力受到压制。
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专家认为,支持学生的学习之路是他们的重要职责。评估一部分学生因依赖AI助手而出现的适应力下降现象是相当必要的。一方面,需要对AI助手的使用效果进行全面研究,另一方面,实证数据也需进一步收集,才能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用参考。
总体而言,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教育者、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虽然AI工具为教育带来了便利与新机遇,但若忽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都会受到挑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技术世界中,找到平衡将是每位教育者的重要课题。学生们在享受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需要被引导学习如何合理使用这些工具,以保护并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