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成就显著:数据要素改革助力人工智能发展
时间:2025-08-20 07: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国新办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深入探讨了我国在“十四五”期间数字中国建设所取得的诸多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以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会上强调,截至2025年6月,我国的算力总规模已晋升至全球第二,优质数据集的建设累计超过3.5万个,数据总量达到了惊人的400PB。这一系列数字无不彰显着我国在数字经济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显著进展。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抓住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刘烈宏指出,数据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近年来已成为推进“人工智能+”各类应用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高质量的数据集建设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医疗健康为例,刘烈宏列举了如何利用标注的医学影像高质量数据集来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强调在相关领域取得15%以上的准确率提升,突显了数据重要性的同时,也为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作为全球首个将数据视为生产要素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推动高质量数据的供给,我国制定了建设高质量数据集的相关政策与规范,并通过跨部门合作推动落实。国家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实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的先行试点,以及典型案例的征集,树立了一系列行业典范和解决方案。
刘烈宏进一步透露,经过努力,全国范围内中文数据的使用比例已显著提升,多数模型训练时使用的中文数据比例达到60%以上,甚至有的模型的中文数据使用占比已高达80%。这种中文高质量数据的开发和供给能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提高和应用创新。
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需求激发了数据交易市场的快速增长。今年6月底的数据表明,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的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任意总量也达到了246PB。在北京数交所,高质量数据集的交易量已经由去年的10%提升至当前的近80%。这种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数据资源的价值,还增强了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质量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城市如上海、天津、安徽等地正在积极试点“数据语料作价入股”等新模式,以引导企业将高质量数据集转换为股权投入。这将进一步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产业资源的整合,实现数据资产的增值。
展望未来,刘烈宏表示,相关部门将通过系统性的布局不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速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数据高地。还将推动全社会更好地认识数据要素的价值,加速实现数据价值的共创,营造“优质数据值得投资”的市场共识。
总体而言,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正在不断加速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新经济模式。这不仅提升了我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促进了我国各行业的快速转型及科技进步。可以预见,数字中国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创新,加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全球数字经济竞逐的新时代,中国将持续引领数据要素改革,成为智能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