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张平院士:6G将引入智能体,2030年商用前景广阔

张平院士:6G将引入智能体,2030年商用前景广阔

时间:2025-08-12 13:35

小编:小世评选

在8月10日于上海举行的第十四届ICCC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发表了主题演讲,探讨了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他在演讲中指出,传统的通信系统在香农理论框架下面临诸多挑战,而引入人工智能不仅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新思路,还将促使我们迈入更高效、智能化的通信新时代。

张平提到,在构建6G网络时,结合人工智能的“智简无线网络”将是未来通信发展的关键。该网络旨在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功耗和成本,提升通信的效率及覆盖能力。这种全新的通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范式,备受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并改写了传统通信技术的研发路线。

6G的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工作报告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与之前的5G相比,6G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化的内生特性。张平指出,虽然5G和其后续版本5G-A都在利用外挂式的人工智能技术,但6G则将通过系统内部的自我学习和决策能力,创造出更具智能化的通信体系。

在谈到4G、5G与6G的关系时,张平强调,虽然6G将会引入被称为“灵性”的新维度,使得通信系统更加丰富和智能,但4G和5G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将与6G并存。这一点为未来通信网络的演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可能。

张平提出的“灵性”概念,指出6G的技术不仅是个体之间的连接,更是与具备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的智能体的交互。通过这种智能体的构建,6G的网络将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自我优化和资源分配,推动各种智能设备之间更加流畅的协作与通信。

要实现这样的智能体并非易事。张平直言,6G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构建具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在接收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达到智能化的目标。通过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与真实世界进行交互,6G将成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

在被问及中国在6G研发及专利布局方面的领先地位时,张平强调,标准化是产业化的第一步。他指出,要确保技术的先进性能够与现有设施兼容,同时要实现全球标准的认可。这不仅需要国内厂商的合作,并且要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积极沟通,形成一个行业共同的认知。

展望2030年实现6G商用的目标,张平对这一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继5G-A快速发展的趋势,6G在2030年商业化的机会非常大,而在2035年前后实现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更高。这一切都将受到市场需求的推动,而技术成熟度基本上不会成为阻碍。

关于区域比较,张平认为,北京、深圳和上海都是6G技术研发的重要区域,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北京在核心技术和标准化方面资深,深圳在制造层面占优,而上海则凭借其国际化形象与开放政策,有助于吸引全球的科学人才。这种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的环境,将进一步推动6G的发展进程。

张平院士的演讲不仅描绘了6G技术的美好蓝图,更提出了在推进这一宏伟目标过程中需克服的诸多挑战。他所阐明的以智能体为核心的6G通信愿景,昭示着通信行业即将迎来新的智能时代,为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的推动,6G的商用前景将是振奋人心的。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