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AI+空间计算”助力机器人智能提升与产业发展
时间:2025-08-11 10:25
小编:小世评选
在8月10日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了题为《“AI+空间计算”让机器看懂世界》的报告,阐述了在全球科技范式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战略,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他指出,机器人技术正处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未来将通过AI+机器人来提升生产力和产业效率。
倪光南强调,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提升,构建一个有效的“脑-眼-行动”协同系统至关重要。传统的机器人技术往往局限于其机械性能,而“AI+空间计算”的引入则使得机器人能够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中理解、感知并高效地和物理世界互动。在此框架下,机器人不仅能够“看见”世界,更能够“理解”世界,从而实现更加智能的决策和行动。
在报告中,倪光南特别提到,空间计算在“AI+空间计算”组合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指出,尽管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在科技领域推动了诸多创新,但它们对复杂物理世界的解读能力仍显不足。相较而言,空间计算能够从全新的视角重构三维物理世界,提供了一个将大模型与真实世界连接起来的桥梁,使得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成为可能。这种融合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推动智能机器人的基础。
在倪光南看来,当前机器人智能的提升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脑、眼、行动三部分的协同发展”,这种组合可以形成具身智能系统。他指出目前在机器人“脑”和“眼”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这是行业发展的短板。他通过类比智能汽车的分级系统,将现代机器人划分为L1到L3级别,阐述了未来通过提升“眼”和“脑”的技术,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达到L4及以上的目标,从而使机器人在移动性、自主性及高精度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倪光南还提到了在机器人行动系统层面的开源AGIROS的构建。作为一个标准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AGIROS致力于促进机器人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汇集来自产业、学术和应用领域的资源,为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他认为,开源的协同创新模式能够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更加开放与共享的生态系统。
未来,倪光南展望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他提出希望构建一个涵盖“AI+机器人”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中,人工智能与传统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更加紧密,我们有望见到更多颠覆性的应用场景。这与历史上PC时代的“Wintel”联盟,移动手机时代的“AA”体系相呼应,倪光南希望通过与各方合作,形成“RV+OSS”的产业格局,推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芯片技术的全面发展。
总体而言,倪光南在这次会议上发出的信号是非常明确的:在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下,利用“AI+空间计算”将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对机器人的“脑、眼、行动”的全面提升,不仅能够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更能够有效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人机共融的发展新局面。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倪光南以“AI+空间计算”的全新视角,引领行业探索更深层次的智能化发展路径,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智能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改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