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力,打造高效智能化生产新模式
时间:2025-08-08 07:35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AI)正逐渐走出实验室,深入到生产车间、海洋渔业和服务的各个角落。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工业大省,凭借其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众多的行业冠军,正在全力建设一条高效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以推动智能化生产的新模式。
在2023年8月,山东省新闻办在浪潮人工智能工厂举行了一场名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的现场记者见面会。在会上,浪潮集团、中移齐鲁创新院、政和科技、青岛国实等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为各行各业带来更显著的效益。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的人工智能企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650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9%。这一成就的背后,其实是各个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方面不断努力的结果。以浪潮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尝试通过大规模生产定制化的AI模型,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浪潮人工智能工厂被誉为国内首座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智能工厂,其目标是将大模型的生产变得更为高效、灵活。该工厂通过整合61道工序和113套工具,实现了年满产1000+订单模型的能力,并将项目交付周期从90人天缩短至20人天。这一举措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向高效生产的推广,意味着未来更多企业能够通过AI技术提升自身制造水平。
中移齐鲁创新院则采用“全栈协同创新”的模式,构建了一套覆盖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完整产品与服务体系。其“齐鲁智聚”作为核心产品,能够根据行业需求快速整合不同的AI能力,从而生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效率,还为行业提供了灵活的AI应用选择,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政和科技更是在人工智能和数据领域中不断创新。公司研发的多项全国首创项目,例如一键管理及培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的工作流程得到了显著简化,过去需要人力月余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天便能完成。”政和科技董事长朱涛表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海洋渔业行业,青岛国实科技集团也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智能化业务助理“灵龙”。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气象监测和渔船位置追踪,“灵龙”可以及时识别出危险海域,并发出安全预警,大大增强了渔民的安全保障。这类人工智能项目不仅提升了渔业的生产效率,也为渔民的安全出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山东省的各家企业正在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海洋经济,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持续扩展,这不仅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东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建设上,正以其独特的制造基因为基础,生动演绎了一幅智能化生产的美好蓝图。当地的不断创新和合作,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平易近人,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变革的重要动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山东将继续在智能生产领域引领潮流,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真正实现“智造未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