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科技创新大会揭幕:迈向人工智能应用新纪元
时间:2025-08-08 04:4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8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迎来了“智领朝阳 创享未来”科技创新大会暨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大会的隆重召开。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科技界的杰出代表,更标志着朝阳区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大会由朝阳区人民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委会及北京朝阳国际科技发展集团承办,展现了科技驱动下的区域发展新动能。
大会期间,多项重磅政策与成果相继发布,体现了朝阳区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王教授所在的产学研视点团队积极参与,与各界嘉宾深入交流,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等领域,讨论了信息传播的智能化途径及其技术推广的可能性。通过AI技术创造个性化科普内容,有望有效提升公众对这些领域的认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大会的第一项重要议程是发布《朝阳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之城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7年底,朝阳区将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并建成可复制的标杆项目,从而全面提升区域在全国人工智能版图中的影响力。方案的核心在于“算力基建、场景落地、生态共建”的维度,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例如推动智能算力建设与行业数据供给,鼓励创建开源开放等,力求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铺平道路。
生态共建成为本次大会的关键词。通过“协同算力集群”的方式,多个科技企业共同打造算力基础,助力AI发展的不断深入。同时,大会关注到大模型的研发,通过头部企业的携手,推动各个垂直领域的AI应用。在具体应用场景方面,朝阳区展示了包括工业AI、数字医疗在内的多个特色产业园区,这些都为生态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会还启动了“科技创新街乡协同共建计划”,首次在多个重点街道开放场景资源,推动AI技术深入到基层,以更好地服务民生。这一举措体现了技术“下沉”的理念,通过实践场景丰富 AI 技术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大会还设立了“朝阳区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发布”环节,展示了诸多前沿实践案例:智能钻井系统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提升作业效率;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学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医学影像AI质控系统则帮助放射科提升诊断效率等。这些案例无一不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可复用性,为跨行业的技术推广提供了“朝阳样本”。
共同发布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例如“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实现了智能体的群体协同进化,展示了AI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同时,“京东方显示工业大模型”的问世则解决了显示制造行业面临的多项核心挑战。这些成果不仅代表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标准和新动力。
为了进一步吸纳全球创新力量,大会还启动了“第十三届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ITEC2025)”全球创业赛的AI场景专场赛。本次大赛围绕“AI+元宇宙”、“AI+数据”等方向,广泛征集技术方案,目标是构建起“技术揭榜-场景共建-标杆复制”的闭环,推动所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在大会现场,AI SPACE人工智能产业园与中关村(朝阳)工业AI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正式揭牌。前者专注于垂直领域大模型、数据安全等,后者则依托科研力量,聚焦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攻关与产业应用。通过建立产业园区,朝阳区为AI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2025年科技创新大会暨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大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朝阳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也彰显了以政策发布、生态共建、场景落地、人才驱动等多维举措为AI技术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升级所做出的努力。朝阳区未来的目标是紧扣人工智能核心驱动,通过不断挖掘场景资源,致力于打造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之城。
王教授时表示:“AI技术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术驱动能力,更在于其如何深入结合行业需求,创造出更实际的社会价值。”在这一庄严的承诺与战略愿景下,朝阳区正在以其开放的姿态与创新的精神,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谱写属于未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