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助力全球智能发展新高度
时间:2025-08-07 21:35
小编:小世评选
文/本报记者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上海于7月29日迎来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该大会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专家、企业领袖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标准制定及产业布局。此次大会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
大会展览现场,人流如织,各种高科技产品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参观者们在“机器人弄堂”区域与多款人形机器人互动,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准备美食,还能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让人们感受到了未来科技与日常生活的无缝结合。在另一展位,机器人以其灵活的身姿在擂台上进行拳击比赛,展现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本届大会吸引了超过800家企业参与展览,共展出3000多项前沿技术产品,其中包括100余款在全球首次亮相的新型产品,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大会上,许多企业展示了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应用,呈现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年度盛宴”。
企业代表纷纷对此次大会表示了高度认可,首形科技创始人胡宇航指出,具身智能的迅速发展让人感受到了变化的潜力。“去年仍依靠移位器的人形机器人,今年多数已能自主行走,广泛应用于展览、零售、接待等场景。”他表示,未来五年的技术演变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全球的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5万家,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已达5100家,全球占比约为15%。我国的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涵盖基础底座及行业应用,推动着新技术的应用逐步走出实验室、融入日常生活。
大会还致力于探讨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人工智能究竟是“工具”还是“伙伴”?这是参会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与会者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普惠、智能向善与全球协作的原则,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在医疗领域,数字孪生技术的首次展出引发了广泛关注。据蓝想大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吴海林介绍,基于真实临床数据训练的智能体就如同“医生的第二大脑”,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显著提升医疗效率与决策质量。目前这些智能体在国内多家已开展试点应用,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大会上,著名科技企业如腾讯、商汤科技等纷纷展示了各自最新的技术产品。以Rokid展台为例,轻量化智能眼镜让观众在展会上体验到通过语音控制完成信息查询与功能调用等便捷操作。更令人惊讶的是,通过智能眼镜,外籍工作人员与观众之间的跨语言无缝沟通,将技术的便捷与人性化服务紧密结合。
中国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也做出积极努力。大会中,中国气象局发布了“妈祖(MAZU)”早期预警智能体,标志着中国在气象科技领域运用人工智能的决心与能力,这一智能体已有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显示出其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与责任。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开放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积极倡导的人工智能合作组织设立建议,再次为全球智能产业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面对迅速发展的技术和市场,如何保证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能带来效益,又能应对潜在风险,这是一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在大会上所言,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这一革命性技术,确保它能福祉人类,而非带来灾难。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在社会各个层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大会不仅为各国企业和专家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更为全球智能发展的新方向提供了深邃的思考和行动倡导,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