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现智慧交通全覆盖
时间:2025-08-06 23:5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智能(AI)正逐渐成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革新的核心动力。南宁市为实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的目标,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在公共交通出行、交通枢纽的秩序管理,还是在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方面,南宁市都加快了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的步伐,使智慧交通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智能化公共交通出行体验
在南宁东站,网约车候车区的智能候车系统让乘客的出行体验变得更加便捷。对于来自湖南的旅客王行忠第一次到南宁东站,原本对如何打车感到担忧,但在实际体验中,他沿着指示成功找到了网约车区域,并通过智能系统顺利约到了车。“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坐上车,感谢这个系统的便利。”他高兴地说。
今年,新上线的智能候车系统以智能调度技术为支撑,成功解决了行业常见的车位资源被占用和车辆长时间候客的问题。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站场的通行效率,也极大改善了乘客的出行体验。项目经理姚新表示,通过三大智能管理模块的构建,系统实时调配和优化车辆分布,使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显著缩短。
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的实施,出行接驳的效率也实现飞跃。乘客在出机场后就能迅速找到出租车及网约车,乘坐体验大幅提升。过往,网约车与出租车在机场的接客区域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候客秩序混乱。通过电子围栏和调度系统,这些车辆有了固定的停靠位置,且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配,确保了乘客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打到车,满意度提升至97.5%。
交通工程建设的智能化
除了提升出行体验,南宁市还在重大交通工程的建设中实施智能化管理。在南宁南过境线的项目建设中,数字指挥调度的上线,使得巨大的钢结构通过精确调度安全安装成为可能。该通过应用物联网和智能视频技术,创建了一个全面的项目管理中心,能够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安全状态。
施工的各个环节,如水稳拌合、沥青拌合、混合料运输等,均通过“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链接。这一系列措施有效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材料问题或机械故障造成的施工质量隐患。同时,通过3D摊铺技术及实时定位的车辆行驶轨迹,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深化智慧交通的应用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正积极推动各项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化。在多式联运协同项目中,目前已完成8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正在加速建设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并致力于智慧车站的构建。交运局通过引导企业运用AI技术,实时分析航班和列车到达信息,优化接驳区的车辆调度,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未来,南宁市将继续探索智慧公共交通、共享出行、交通物流的多元化应用新场景,尤其是在AI技术应用方面,计划开展轨道与公交协同运营等试点。在智慧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南宁市还将借助数据共享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互,实现交通管理的高效综合。
随着这些互联互通的智慧交通措施的全面落实,南宁市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全面、科学、智能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效率,也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的最终目标是让智慧交通成果能够在市民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在建设智慧交通的道路上,南宁市成绩斐然,但仍会以开放的姿态,持续迭代创新,为市民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出行环境。未来的南宁,将以更智慧、更优质的交通体系服务每一位市民,谱写“智行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