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大摩研报揭示中美人形机器人发展差异:从平手到中国崛起

大摩研报揭示中美人形机器人发展差异:从平手到中国崛起

时间:2025-08-05 21:55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5年初,摩根士丹利(大摩)发布了两份引人注目的研报,对中美两国的人形机器人行业进行了深入比较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这些研报反映了中美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潜力的变化。

首份研报《人形机器人100》于2025年一季度发布,对中美在该行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得出的是,在这场人形机器人竞争中,中美两国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尽管中美在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上各有千秋,但整体上尚无法明确指出谁将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

根据该报告分析,中国在各类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数量和市场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大摩指出,中国的产业链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约63%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供应链都由中国主导。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总数超过300家,其中中国企业就占据了一半以上。中国在过去几年发布的新产品数量也远超其他国家。2024年全球发布的51款新型人形机器人中,中国就占到了35款,北美地区则仅有8款。

报告也指出在技术创新方面,美国依旧占据着研究和应用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算法整合等关键技术上,美国一些企业如Boston Dynamics和Tesla等拥有高壁垒的技术储备。尽管如此,中国在技术专利的申请数量上却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根据大摩的研究,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在该领域累计申请了6618项技术专利,远超美国的1483项和日本的1195项,成为全球专利申请的领导者。

在5月,一篇来自中国科技相关媒体的文章指出,中美在技术领军位置上的分工依然显著,并认为中国在规模的卯起与北美在技术的主导之间的竞争格局依然紧张。但大摩的评估似乎看到了更为积极的变化。

到了2025年7月,大摩发布的第二份研报《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对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更为乐观的判断。这份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将在这一领域愈发取得优势,并预测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差距将逐渐拉开。报告着重强调了中国市场上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潜力,同时指出中国的支持及推动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5G-A技术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持。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5G-A将5G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解锁众多应用场景,有助于人形智能的稳定运作。当前,中国已在330多个城市部署了5G-A网络,预计到“十四五”末期用户量将接近13亿户,占全球用户的50%以上。六大核心的6G专利也由中国占据40.3%,展现出在未来通信技术上持续领跑的势头。

在商业化方面,大摩提到了中国已经开始得到一些标志性的订单,诸如中国移动采购的亿元级机器人订单和优必选与美宜汽车之间的巨额合约,预计这些订单将助力行业的市场爆发与发展。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仍需保持警惕。美国也在加紧对人工智能及人形机器人的研究投入,许多政策都在为这一新兴产业铺路。美国在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创新生态,构建了国家战略的框架。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应当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赢得更多机会。

在探讨中美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差异时,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双方的发展路径有显著差异。中国更依赖于强大的制造基础,而美国则在软件生态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上有长久的积累。他期望中美双方能够在技术上实现协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大摩的研报揭示了中美在机器人开发领域的变化,自初期的平手局面,逐步转向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其强大的市场规模与产业链优势,更有赖于政策的支撑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未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领导地位可能会持续加强,并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