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预计2024年规模突破7000亿元,实现高速增长
时间:2025-08-05 17:45
小编:小世评选
据《经济日报》报道,自7月25日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并在的岁月中持续以20%以上的增长率蓬勃发展。这一趋势的形成,离不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及其广泛应用。这一领域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显示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3年上半年,该领域的技术已实现了全面升级。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3月,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这一数量的快速增长展示了消费者对于AI产品的高度认可与期待。中国用户在办公、教育、工业设计等不同场景中,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高达80.9%,可谓是对技术应用的充分体现。在制造业方面,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已达到84.1%,同时在服务业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沉浸式文旅等数字化场景,进一步表明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赋能效果显著。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仅是企业与技术的竞争,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专利占比高达60%。截至2023年4月,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总量达到了157.6万件,占全球总量的38.58%,位居世界首位。未来,预计到2024年,我国的数据生产量将达到41.06泽字节,算力总规模将超过280EFLOPS,而高质量数据集的数量较去年将增长27.4%。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算力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使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
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我们仍需清醒地面对数字经济发展中所呈现的一系列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深入应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及算法偏见等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部分算法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了潜在威胁。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制约。
要推动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多方发力。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另一方面,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也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规范数据使用、运营等行为,强化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也势在必行。中国需要提出自身的发展方案,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全球规则,提升我国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跨越。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阶段,要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促进发展与安全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字经济不断释放潜力,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达到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的有机结合,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在2024年及以后的岁月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国家经济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能够乘风破浪,实现新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