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讲座:专家深度剖析AI演进与AGI的未来挑战
时间:2025-08-04 15:15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不禁思考:AI是如何演变到今天的?当前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未来又将朝哪个方向发展?在2023年6月12日,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的讲座上,前谷歌工程总监、YouTube Shorts联合创始人、OpenAI前研究员以及Meta超级智能团队成员毕树超(Shuchao Bi)深入探讨了这些富有挑战性的议题。
本次演讲由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俞舟引荐。在演讲结束后,俞舟表示,演讲内容激发了深思,对于未来的展望令人激动。
AGI的远方目标
尽管近年来AI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毕树超依然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仍然遥不可及。他指出,AGI不仅仅是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它还需要具备跨领域的泛化能力,适应新任务并与环境进行高效互动。为实现AGI,单纯的技术规模扩展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数据的丰富性和学习算法的高效性。他强调,探索机制在科学发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人类的科学进步常常源自灵感和迭代,在这一方面,能够不断搜索、探索并生成新假设的模型将是实现AGI的关键所在。
毕树超进一步提出,人类大脑和计算机学习机制之间并没有质的区别。他认为,神经元细胞不过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功能上类似于硅基计算机。因此,真正决定智能的,更可能是“规模”,而不是结构的复杂性。繁复的神经结构并未赋予大脑更高级的智能,反而在于我们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从数据中获取的丰富经验。
数据:AGI的瓶颈
在谈到AGI实现的障碍时,毕树超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智能密度”。尽管理论上拥有足够的算力与无限的数据,依然不足以构建出真正的AGI,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依然存在:
1. 目前模型的应用领域依然受限于可验证结果,缺乏有效生成新输出的能力。
2. 当前模型的探索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利用随机探索来突破现有局限。
3. 与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相比,语言模型在探索能力上存在短板。
因此,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效率,成为实现AGI所需突破的关键。毕树超指出,人类知识的积累缓慢,印刷术的问世并没有立刻带来知识的普及,而是在近年才迎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AI的潜力在于能有效加速这一过程,涵盖数据生成、理论验证以至知识的传播,使未来的“硅基智能”具备巨大潜力。
对知识探求的好奇心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毕树超重点强调了“好奇心”在知识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未来的AI需要具备这一机制,去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他提到,AI模型如果能够像AlphaFold那样高效工作,缩小搜索空间,并不断生成新数据,将大大提升智能的进程。
重现现实世界现象的精确模拟仍面临挑战,世界模型的构建仍待突破。毕树超指出,尽管目前对具身智能的探索还在初级阶段,但也正是这一方向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激励着研究者们追求更大的突破,他相信“灵感”并非人类的独有特权,机器同样具备探索和发现的潜能。
反思人类与AI的共生关系
对于人类与AI的未来关系,毕树超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AGI是否需要具身能力?假若AGI被定义为能够胜任所有经济价值任务的智能,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具身能力,许多任务可由人类来协作支持AI完成。但这也带来隐忧——未来有可能演变成“人类仅仅是AI的操控者”,这需要我们逐步审视并警惕。
毕树超表示:“每隔几个月,科技都在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这应当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尽管依然存在不少未解难题,未来AI技术带来的机遇依然值得我们保持乐观。科学发现、智能进步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开放的探索之旅,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可能性。
通过毕树超的演讲,听众们有机会重新思考AI与AGI的关系,见证技术发展的未来与挑战。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亟需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需对人类、机器与智能的深刻理解与反思。未来的道路困难重重,但探索的火花将照亮前方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