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 深化产业变革与创新推动
时间:2025-08-04 01:5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国务院于7月31日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专家们普遍认为,该举措不仅将重塑传统产业结构,还将催生出大量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回顾历史,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该政策为互联网与各类传统行业的结合提供了顶层设计。而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出“人工智能+”的战略显得尤为关键。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人工智能在过去十年中突破了技术瓶颈,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使得类人思维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制造业、智能家居等领域,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利用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中的普及与应用。专家表示,这一点将有助于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中国在这方面的走向前沿。同时,这场革新也是鼓励AI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推动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商业化进程
国务院明确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毅在会议后表示,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十分迫切,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落地窗口期。新的智能产品和应用正在迅速涌现,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机器人逐渐进入工厂与家庭生活中,形成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盘和林提到,从实际情况看,加快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商业化尤为重要。中国的大量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其独特的人才优势则将进一步促进这种融合。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邹德宝也指出,成功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在于有效整合“算力、算法和数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他强调了需要打破数据壁垒、提高数据质量、优化算力资源,促进技术创新与数据隐私保护的平衡。
构建开放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国务院会议还明确了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并构建开源开放的生态体系,以促进产业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但在某些核心技术上仍存在短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强调,必须加强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在底层技术、算力基础设施和大模型技术的研发方面。
开放和开源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提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不可解释性”,开源模式能够获得更广泛的信任和支持。开源的理念不仅能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创新中,也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人工智能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将为全球的人工智能治理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未来的智能化社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