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聚焦数学与伦理,推动上海AI产业新发展
时间:2025-07-29 16:40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7月28日,备受瞩目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顺利闭幕。大会的圆满结束不仅让会场周边的交通恢复了畅通,也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针对当前AI技术发展的核心议题,大会主题“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届大会强调全球化视野的重要性,指出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WAIC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技术盛会,展示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放与包容。这种流动而鲜活的城市价值观为全球AI领域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启示人们对未来的探索。
大会中提出的“AI三问”——数学之问、科学之问、模型之问,尤其是数学之问,让与会者深刻意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大会上亲自出题,上海的四个基础大模型均顺利解答,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潜力与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指出,真正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原始创新离不开数学,而这正是此次大会所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
除了数学,大会还聚焦于技术伦理问题。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在主论坛上引发热议,他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担忧。比较人类对待AI的态度如同养虎,是否能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找到一条让智能技术惠及人类而非威胁生存的道路,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大会的展览区域,海内外两百多支成立不满五年的初创团队展示了各自的创新成果,其中90后创始人占比超过40%。这一“Future Tech”创新孵化板块不仅为年轻创业者打开了展示和对接的窗口,更体现出上海在科技投资领域的长期关注。大会上,上海市人工智能CVC基金的发布,标志着在推动AI产业发展方面的进一步努力。
今年的大会特别突出了学术交流的价值,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千余名专家和学者,举办了超过一百场的学术论坛。通过这些学术讨论,不仅增强了对AI起点的认识,更激发了参会者对于技术向善的伦理思考。伴随着高水平的智力碰撞,各种创新思想也在此诞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会期间,展览区的智能终端数量大幅增加,从去年的18家机器人企业增至现今的80余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机器人不仅局限于表演和展示,更在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的机器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从超市营业员到手术医生,展示了AI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的可能性。
自动驾驶技术也在大会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大会场馆周边30公里的路网被设为公众自动驾驶体验区,上海在大会期间发放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标志着“真无人”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正在成为现实。
WAIC每年举办一次,每届都有新的亮点与话题。今年,尤其是孩子们的参与次数明显增多,让人倍感欣喜,这正是机器人数量增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这些孩子的生活将会被智能机器人所改变,而他们将成为推动这一技术前沿的创造者。
而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和价值的碰撞,展现出上海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数学与伦理的双重关注为未来的AI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激励创新的投资环境也必将推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向更高领域迈进,构建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