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在上海召开,聚焦AI赋能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5-07-28 10:1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智能社会论坛以“AI赋能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这一论坛由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联合主办,于今天在上海世博中心盛大举行,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在论坛的开幕仪式上,重磅推出了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同济大学联合共建的“数字法院研究基地”。该基地旨在聚焦于上海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前沿探索,促进司法智能化的发展。通过建立这一研究基地,预计能够为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数字法院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和应用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推动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论坛还正式启动了“全球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编制工作。这一指数的编制将为全球不同类型智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助力于AI赋能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发工作由联合国人居署“上海指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陈海云教授领衔,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编制。这一工作将为各国在智能社会构建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论坛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系列丛书的第三辑,以及同济大学和杨浦区的一系列数智赋能创新成果。同济大学发布的“城市治理智能体(1.0)”、大语言模型中文内容安全评测系统和大模型驱动的视觉语言具身导航系统等一系列交叉研究创新成果,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同时,杨浦区围绕数字化转型推出的多个项目,如大桥街道全域数字化转型(I期)、“数融医体”智能社区运动健康师系统、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等,均展示了数智赋能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论坛上,一系列的主旨演讲更是将讨论推向高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学司司长刘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院校长文勇刚等领域顶尖专家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尤其在能源消耗与全球治理方面,更需引起重视。
在圆桌对话环节,参与者围绕“AI赋能治理创新,共筑可持续未来”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众多专家分享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促进、绿色人工智能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未来的发展必须在技术突破与伦理约束、个体赋能与社会公平、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动态平衡。同时,构建开放、包容的治理框架是确保技术普惠且可控的重要保障,科技应与人文关怀相融合,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保障。
近年来,同济大学把人工智能赋能战略作为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教育、科研及服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同时,联合杨浦区,共同致力于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积极发挥“大学+大厂”的集聚优势,推动各类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从而为构建富有温度的智能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有效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社会论坛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部分,已连续四年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参与,成为智能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本次论坛由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上海杨浦)、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及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共同承办,为推动全球智能社会的发展和治理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观点和思路,也为全球智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推动AI技术与社会治理的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与透明度,推动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