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吸引超800企业参展
时间:2025-07-27 21:0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7月26日至28日,上海正式迎来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本次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达到800余家,展示超过3000项前沿技术和产品,其中包括100余款“全球首发”及“中国首秀”的创新新品,彰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与成果。
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嘉宾,他们将在大会期间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共同描绘未来人工智能的蓝图。会议展现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并提供了一个多方交流的,促进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在大会的开幕式上,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合作的加强。同时,《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及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等集中发布的成果,均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智能治理与创新合作方面的重要角色。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新一轮变革,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加速发展,成为当今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及未来产业的新赛道。自2025年以来,行业融资势头强劲,据统计,自6月以来,已出现十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并且融资金额多为亿元级别。这一趋势表明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信心和期望正不断增加。
当前,多家创投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纷纷将投资眼光投向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时,各地方也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计划组建相关行业基金,以引导资金流向人形机器人这一重点领域。这些努力都表明,行业的重点已逐渐从传统制造转向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机器人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在技术研发的方向上也日渐集中,主要包括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和“本体”等核心部分。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通过共享训练数据,能够实现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专项能力提升,这一技术的市场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从2025年至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活动高达108次,融资总额达153.5亿元,同时新增中国发明专利41696件。
通过研讨和展示,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共同展望到了未来人形机器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潜力。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目前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连续11年占据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更是突破19万项,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二。这一切无不反映出中国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和市场活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的生活与各种机器人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在大会现场,记者观察到多个已投入商用的人形机器人,它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展览品,而是正在实际应用于生产线和服务中。这种转变是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体现,多数成功的背后是大量的数据采集与训练。
不久前,傅立叶机器人的创始人透露,早期的灵巧手仅有6个自由度,而这一数字已经提升至12个,展现了机器人在硬件技术上的巨大突破。一个成功的机器人离不开高性能的核心零部件,这一发展的提升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通过不断迭代和改进,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从固定编程向更具人机交互性和自主决策能力的转变。这一变革非常依赖于逐渐成熟的大模型和算法技术。因此,不少具身智能开放也应运而生,帮助机器人公司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商业化落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创新,不同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将更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当前人工智能成就的更是展开未来科技合作与共享的重要契机。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全球人工智能的未来定将更加美好。